王云刚 1,2 , 张功森 3,4 , 闫先瑞 2 , 杨光杰 1,5 , 王尉 2 , 朱健 2 , 王琳琳 3,4
  • 1. 青岛大学 医学部 基础医学院 (山东青岛 266071);
  • 2.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放射物理技术科(济南 250117);
  • 3.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放疗科(济南 250117);
  • 4.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山东省肿瘤医院) 人工智能研究室(济南 250117);
  • 5.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核医学科 (山东青岛 266100);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本文开发了基于结构光体表成像的无创放疗患者摆位引导方法和系统,并评估其临床可行性。首先,选用结构光传感器实时获取放疗摆位场景全景点云,基于光学标定和姿态估计实现点云融合和坐标变换,并参照预设感兴趣区域(ROI)实现体表点云分割。然后,基于随机抽样一致(RANSAC)和迭代最近点(ICP)等算法实现跨源点云全局—局部配准,以计算6自由度摆位偏差并引导移床校正。本研究基于刚性成人模体和志愿者人体对系统进行评估,包括摆位误差测量、相关性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分析。模体测试以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作为金标准,本文开发系统最大平移和旋转误差分别为(1.5 ± 0.9)mm[垂直(Vrt)方向,胸部]和(0.7 ± 0.3)°[俯仰(Pitch)方向,头颈部];系统整体输出结果与CBCT验证之间的皮尔逊(Pearson)相关系数分布在[0.80, 0.84]区间内;ROC分析显示,平移和旋转ROC曲线下区域面积(AUC)值分别为0.82和0.85。而在志愿者人体4自由度精度测试中,最大平移和旋转误差分别为(2.6 ± 1.1)mm(Vrt方向,胸腹部)和(0.8 ± 0.4)°[旋转(Rtn)方向,胸腹部]。综上,本文提出的基于结构光体表成像的摆位系统在无体表标记和额外剂量的前提下,可确保摆位精度,具备临床应用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