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骨科医院颈肩腰腿痛2科(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通过MRI观察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终板形态、Modic改变的分布规律,分析腰椎退行性改变的关系。 方法 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5年4月31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MRI,根据正中矢状面MRI T1像,将终板形态分为凹面、平坦、不规则3型。根据Pfirrmann法评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并将Ⅰ~Ⅴ级分别计为1~5分;按Modic改变分级标准判定各节段终板有、无Modic改变。分析下腰椎终板的形态特点及3种分型与椎间盘退变程度、Modic改变等的关系。 结果 ①31例患者93个腰椎节段;3种形态终板中凹面型终板最多(52/93);不规则型终板从腰3/4(4/21)到腰5/骶1(10/21)逐渐增多。②凹面型终板退变程度评分为(1.19±0.11)分,平坦型为(2.25±0.43)分,不规则型为(3.33±0.51)分,不规则型、平坦型、凹面型终板对应椎间盘退变程度逐渐加重(P<0.05)。③椎间盘突出节段以不规则型终板占多数,无突出节段则以凹面型占多数。93对终板中伴有27个Modic改变,伴发Modic改变节段的终板形态以不规则型为主,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凹面型与平坦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可以通过终板形态变化、Modic改变以及椎间盘退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青少年腰椎的退行性改变。由于腰5/骶1节段在腰椎中受力最大,腰5/骶1分布不规则型终板最多,最容易出现椎间盘退变。

引用本文: 周睿, 王一, 戴国钢.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终板形态的MRI观察. 华西医学, 2016, 31(9): 1561-1564. doi: 10.7507/1002-0179.201600425 复制

  • 上一篇

    螺旋CT对隆胸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 下一篇

    某新建综合医院598例医院感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