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艳君, 张露丹, 李楠, 高晟玮, 张莉, 邢永发, 牟玮, 谷旭放, 王保和, 黄宇虹. 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临床研究证据的范围综述. 华西医学, 2023, 38(4): 506-512. doi: 10.7507/1002-0179.202211154 复制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各国均纷纷紧急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疫苗和药物,尽管有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具有一定的抗 SARS-CoV-2 作用,但随着病毒株的不断变异,目前也尚难确定药物能否对变异的病毒株起治疗作用,人类的健康依然暴露在 SARS-CoV-2 的威胁之下,早日研发出针对 COVID-19 的有效治疗措施迫在眉睫。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 COVID-19 方面疗效可观[1-8]。在中国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9]。在疫情期间,中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0]。从疫情之初至今,中国已先后发布了共 10 版 COVID-19 诊疗方案,从第 3 版开始,中医药被正式纳入诊疗方案[11]。大量临床试验也表明,中医药在治疗 COVID-19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18]。且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疗效亦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Bruce Elwald 的肯定[19]。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是一种识别和整理研究问题证据的方法,其通过大范围、全面地筛选大量文献,确定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纳入文献后,进一步整理文献信息,汇总与研究目的相关的证据类型,并总结现存证据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研究者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20]。基于此,为了使患者、决策者及临床医师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相关信息,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梳理,以期能够为中医药治疗 COVID-19 提供证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按照范围综述报告规范清单(PRISMA Extension for Scoping Reviews, PRISMA-ScR)的标准[21]对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进行范围综述。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对象:经实验室确诊的 COVID-19 患者,性别、年龄、种族、疾病严重程度不限。② 干预措施:治疗措施为中药疗法,使用形式可为单独使用,或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或中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或中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疗法剂型不限;西医常规治疗则依据国家 COVID-19 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对症支持等治疗;中医康复疗法包括针灸、穴位贴敷、推拿等。③ 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④ 文献来源:公开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的期刊论文,以及学位论文。
1.1.2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无法获取全文的研究;② 无对照组的研究。
1.2 临床研究证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三大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 2022 年 7 月 21 日,语种限制为中英文。
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检索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以 PubMed 为例,具体检索策略为:(((("COVID-19"[Mesh]) OR ("SARS-CoV-2"[Mesh])) OR ((((("COVID 19"[Title/Abstract]) OR ("SARS-CoV-2"[Title/Abstract])) OR ("2019-nCoV"[Title/Abstract])) 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itle/Abstract])) 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Title/Abstract])))) AND (((("Drugs, Chinese Herbal"[Mesh]) OR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Mesh])) OR ("Herbal Medicine"[Mesh])) OR ((("Chinese medicine"[Title/Abstract]) OR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itle/Abstract])) OR ("herbal medicine"[Title/Abstract])));以中国知网为例,具体检索策略为:SU=('新型冠状病毒' + '新冠肺炎' + 'COVID-19' + '2019 冠状病毒') AND SU=('中医' + '中药' + '中草药' + '中成药' + '中西医结合')。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将检索到的文献题录全部导入 Endnote X9 软件中。通过 Endnote X9 软件去重和人工去重后,由 2 名研究人员根据事先制定好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逐一阅读文献的标题、摘要进行初步筛选,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然后下载并阅读文献全文进行复筛,以最终确定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
由 2 名研究人员使用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文献信息提取。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标题、发表年份、研究地区、研究类型等;② 纳入研究的内容信息:疾病严重程度分型、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不良反应/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进行定性总结。对纳入研究的发表年份、研究地区、研究类型、样本量、疗程、干预措施、疾病严重程度、结局指标、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用文字结合统计图表的方式进行展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通过检索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 14702 篇,经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 X9 查重和人工手动查重,去除重复文献 7037 篇;剩余 7665 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7531 篇;剩余的 134 篇文献,下载并阅读全文后复筛,排除 2 篇查不到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 132 篇研究。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具体包括: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2.2.1 发表年份
纳入的 132 篇文献发文时间在 2020 年-2022 年,其中 2020 年 65 篇,占 49.2%;2021 年 51 篇,占 38.6%;2022 年 16 篇,占 12.1%。自 2020 年至 2022 年,发文数量逐年下降。
2.2.2 研究地区
纳入研究的地区分布情况见图2。132 项研究中,9 项为多中心研究,1 项在巴基斯坦开展,1 项未报告研究地区,其余 121 项研究分别在全国 19 个省市自治区内开展。其中研究分布最多的地区为湖北省(65 项,占 49.2%);其次依次为上海市、重庆市、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这 11 个省市共有 49 项研究,占总研究数量的 37.1%;共有 7 项研究分布在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四川省、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天津市,占总研究数量的 5.3%。

2.2.3 研究类型
132 篇研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数量最多,共 62 篇(47.0%);其次是随机对照试验,共 53 篇(40.2%);非随机对照试验共 17 篇(12.9%)。筛选的所有研究中无病例对照研究。
2.3 纳入研究的内容信息
2.3.1 样本量
132 篇研究中,最大样本量 8939 例,最小样本量 22 例。样本量分布在 50~100 例的研究数量最多(43.2%),样本量在 300 例以上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见表1。

2.3.2 疗程
132 篇研究中,疗程≤7 d 和 8~14 d 的文献数量最多,共 66 篇(50.0%);疗程超过 14 d 的研究数量较少;有 59 篇(44.7%)未报告研究疗程。见表2。

2.3.3 干预措施类型
132 项研究共涉及 15 种干预措施类型,其中中药+常规治疗 vs. 常规治疗的干预方式占比最大(75.0%,99/132),其次是中药 1+常规治疗 vs. 中药 2+常规治疗(6.8%,9/132),以及中药+抗病毒药物 vs. 抗病毒药物(5.3%,7/132)。应用中药+抗病毒药物 vs. 中药等其他干预措施类型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见表3。

2.3.4 疾病严重程度
132 篇研究中,纳入 COVID-19 轻型患者(8.3%,11/132)、普通型患者(19.7%,26/132)、重型患者(9.8%),以及轻型、普通型患者(18.9%,25/132)的研究数量占比相对较多;其他如轻型、普通型、重型(6.8%),普通型、重型(6.8%),重型、危重型(6.8%)等研究数量较少,另外还有 23 篇研究未报告所纳入 COVID-19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具体分型。见表4。

2.3.5 结局指标
132 篇研究涉及的所有结局指标大致可分为 7 类,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临床转归、安全性指标、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功能量表、其他。具体情况见图3。

2.3.6 不良反应/事件
在 132 篇临床研究中,68 篇(51.5%)未提及不良反应/事件指标,40 篇(30.3%)报道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24 篇(18.2%)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了报道。干预/暴露组报道的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有肝肾功能异常、皮疹、胃肠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头晕、头痛、感染、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震颤、过敏反应。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本研究按照 PRISMA-ScR 标准,共纳入 132 篇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文献发表时间为 2020 年-2022 年,从发文趋势来看,3 年间发文数量逐年下降,这可能与中国采取的防疫政策和治疗措施有关,国内疫情一直处在平稳状态。从地域角度看,研究地区大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其中又以湖北省的研究为最多。从研究类型来分析,回顾性队列研究数量排名第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大暴发,在如此紧急的状态之下,想要开展高证据级别的随机对照试验不太容易,但也不乏有一些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样本量大都分布在 50~150 例,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相对较少;疗程以 0~14 d 为多,且相当部分研究未报道具体疗程。在疾病严重程度分层方面,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以轻型、普通型为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医药在治疗非重型 COVID-19 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与评估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疗效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得出的结论相吻合[22]。各研究的结局指标多为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等。较少有研究报告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与治疗所用的药物相关。2022 年 12 月 1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通知,并宣布自 2023 年 1 月 8 日起,对 COVID-19 实行“乙类乙管”。目前世界范围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其感染率虽高,但超 90% 的人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其致重症和致死率极低,加之我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及广大医务人员防疫 3 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使得我们更有能力和信心去战胜 COVID-19。
3.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未来的建议
通过梳理纳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已有的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 各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以使试验结果更加可靠。② 通过对纳入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梳理发现,有 4 篇研究的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因存在 2 种中医干预措施,此类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证实中药对 COVID-19 的疗效,无法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以后应尽量多开展能够为临床提供决策支持的研究,以实现临床研究的价值,让临床研究能更充分地指导临床诊疗。③ 有 23 篇研究未报告纳入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型。未来的研究应明确纳入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型,以明确中药在治疗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亚组方面的疗效。④ 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应与临床价值相对应,且应评价测量结局指标的信效度,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23]。未来临床研究在设定结局指标的时候,可参照 COVID-19 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24],以进一步规范结局指标。⑤ 有 68 篇研究未观察安全性这一结局指标。在评估某一干预措施对疾病的疗效时,安全性评价同样重要,故未来的研究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也应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 研究未检索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以及灰色文献,搜索范围较为局限,证据的梳理可能不够全面;② 纳入的研究语种限制为仅中、英文,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选择偏倚;③ 研究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使得证据范围相对局限;④ 研究未纳入单纯中医康复疗法治疗 COVID-19 的研究,这可能会造成对中医康复疗法治疗 COVID-19 证据收集的缺失。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较多的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发表,说明中医药在治疗 COVID-19 方面已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证据。但现存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且大多数临床研究均是在国人 COVID-19 患者中开展的,缺乏国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撑。未来可多开展大样本、国际合作的临床试验,让世界了解中医药的疗效,向世界推广中医药,为中医药抗击 COVID-19 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暴发以来,各国均纷纷紧急研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的疫苗和药物,尽管有些药物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具有一定的抗 SARS-CoV-2 作用,但随着病毒株的不断变异,目前也尚难确定药物能否对变异的病毒株起治疗作用,人类的健康依然暴露在 SARS-CoV-2 的威胁之下,早日研发出针对 COVID-19 的有效治疗措施迫在眉睫。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 COVID-19 方面疗效可观[1-8]。在中国抗击疫情取得胜利的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9]。在疫情期间,中国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10]。从疫情之初至今,中国已先后发布了共 10 版 COVID-19 诊疗方案,从第 3 版开始,中医药被正式纳入诊疗方案[11]。大量临床试验也表明,中医药在治疗 COVID-19 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2-18]。且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疗效亦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 Bruce Elwald 的肯定[19]。范围综述(scoping review)是一种识别和整理研究问题证据的方法,其通过大范围、全面地筛选大量文献,确定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纳入文献后,进一步整理文献信息,汇总与研究目的相关的证据类型,并总结现存证据的不足之处,为未来研究者的研究提供思路和指导[20]。基于此,为了使患者、决策者及临床医师更全面地了解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相关信息,本研究采用范围综述的方法对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证据进行梳理,以期能够为中医药治疗 COVID-19 提供证据支撑。
1 资料与方法
本研究按照范围综述报告规范清单(PRISMA Extension for Scoping Reviews, PRISMA-ScR)的标准[21]对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进行范围综述。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纳入标准
① 研究对象:经实验室确诊的 COVID-19 患者,性别、年龄、种族、疾病严重程度不限。② 干预措施:治疗措施为中药疗法,使用形式可为单独使用,或中药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或中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或中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疗法剂型不限;西医常规治疗则依据国家 COVID-19 诊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给予对症支持等治疗;中医康复疗法包括针灸、穴位贴敷、推拿等。③ 研究类型: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④ 文献来源:公开发表在同行评审期刊的期刊论文,以及学位论文。
1.1.2 排除标准
① 重复发表、无法获取全文的研究;② 无对照组的研究。
1.2 临床研究证据来源与检索策略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 和 Cochrane Library 三大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三大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自建库至 2022 年 7 月 21 日,语种限制为中英文。
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点,检索采用主题词和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以 PubMed 为例,具体检索策略为:(((("COVID-19"[Mesh]) OR ("SARS-CoV-2"[Mesh])) OR ((((("COVID 19"[Title/Abstract]) OR ("SARS-CoV-2"[Title/Abstract])) OR ("2019-nCoV"[Title/Abstract])) 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itle/Abstract])) OR ("2019 novel coronavirus"[Title/Abstract])))) AND (((("Drugs, Chinese Herbal"[Mesh]) OR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Mesh])) OR ("Herbal Medicine"[Mesh])) OR ((("Chinese medicine"[Title/Abstract]) OR ("integrative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itle/Abstract])) OR ("herbal medicine"[Title/Abstract])));以中国知网为例,具体检索策略为:SU=('新型冠状病毒' + '新冠肺炎' + 'COVID-19' + '2019 冠状病毒') AND SU=('中医' + '中药' + '中草药' + '中成药' + '中西医结合')。
1.3 文献筛选与数据提取
将检索到的文献题录全部导入 Endnote X9 软件中。通过 Endnote X9 软件去重和人工去重后,由 2 名研究人员根据事先制定好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逐一阅读文献的标题、摘要进行初步筛选,以剔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然后下载并阅读文献全文进行复筛,以最终确定符合纳入要求的文献。
由 2 名研究人员使用 Excel 2010 软件进行文献信息提取。提取内容包括:①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标题、发表年份、研究地区、研究类型等;② 纳入研究的内容信息:疾病严重程度分型、样本量、干预措施、疗程、结局指标、不良反应/事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进行定性总结。对纳入研究的发表年份、研究地区、研究类型、样本量、疗程、干预措施、疾病严重程度、结局指标、不良反应/事件情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采用频数、构成比表示,用文字结合统计图表的方式进行展示。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与筛选
通过检索数据库共获得相关文献 14702 篇,经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 X9 查重和人工手动查重,去除重复文献 7037 篇;剩余 7665 篇文献,通过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 7531 篇;剩余的 134 篇文献,下载并阅读全文后复筛,排除 2 篇查不到全文的文献,最终纳入 132 篇研究。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具体包括:PubMed(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
2.2.1 发表年份
纳入的 132 篇文献发文时间在 2020 年-2022 年,其中 2020 年 65 篇,占 49.2%;2021 年 51 篇,占 38.6%;2022 年 16 篇,占 12.1%。自 2020 年至 2022 年,发文数量逐年下降。
2.2.2 研究地区
纳入研究的地区分布情况见图2。132 项研究中,9 项为多中心研究,1 项在巴基斯坦开展,1 项未报告研究地区,其余 121 项研究分别在全国 19 个省市自治区内开展。其中研究分布最多的地区为湖北省(65 项,占 49.2%);其次依次为上海市、重庆市、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陕西省、河南省、河北省、湖南省,这 11 个省市共有 49 项研究,占总研究数量的 37.1%;共有 7 项研究分布在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四川省、吉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天津市,占总研究数量的 5.3%。

2.2.3 研究类型
132 篇研究中,回顾性队列研究数量最多,共 62 篇(47.0%);其次是随机对照试验,共 53 篇(40.2%);非随机对照试验共 17 篇(12.9%)。筛选的所有研究中无病例对照研究。
2.3 纳入研究的内容信息
2.3.1 样本量
132 篇研究中,最大样本量 8939 例,最小样本量 22 例。样本量分布在 50~100 例的研究数量最多(43.2%),样本量在 300 例以上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见表1。

2.3.2 疗程
132 篇研究中,疗程≤7 d 和 8~14 d 的文献数量最多,共 66 篇(50.0%);疗程超过 14 d 的研究数量较少;有 59 篇(44.7%)未报告研究疗程。见表2。

2.3.3 干预措施类型
132 项研究共涉及 15 种干预措施类型,其中中药+常规治疗 vs. 常规治疗的干预方式占比最大(75.0%,99/132),其次是中药 1+常规治疗 vs. 中药 2+常规治疗(6.8%,9/132),以及中药+抗病毒药物 vs. 抗病毒药物(5.3%,7/132)。应用中药+抗病毒药物 vs. 中药等其他干预措施类型的研究数量相对较少。见表3。

2.3.4 疾病严重程度
132 篇研究中,纳入 COVID-19 轻型患者(8.3%,11/132)、普通型患者(19.7%,26/132)、重型患者(9.8%),以及轻型、普通型患者(18.9%,25/132)的研究数量占比相对较多;其他如轻型、普通型、重型(6.8%),普通型、重型(6.8%),重型、危重型(6.8%)等研究数量较少,另外还有 23 篇研究未报告所纳入 COVID-19 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具体分型。见表4。

2.3.5 结局指标
132 篇研究涉及的所有结局指标大致可分为 7 类,即症状/体征变化情况、临床转归、安全性指标、实验室指标、影像学指标、功能量表、其他。具体情况见图3。

2.3.6 不良反应/事件
在 132 篇临床研究中,68 篇(51.5%)未提及不良反应/事件指标,40 篇(30.3%)报道未出现不良反应/事件,24 篇(18.2%)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进行了报道。干预/暴露组报道的相关不良反应/事件主要有肝肾功能异常、皮疹、胃肠不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下降、乏力、头晕、头痛、感染、代谢紊乱、神经系统疾病、震颤、过敏反应。
3 讨论
3.1 结果分析
本研究按照 PRISMA-ScR 标准,共纳入 132 篇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进行范围综述。文献发表时间为 2020 年-2022 年,从发文趋势来看,3 年间发文数量逐年下降,这可能与中国采取的防疫政策和治疗措施有关,国内疫情一直处在平稳状态。从地域角度看,研究地区大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其中又以湖北省的研究为最多。从研究类型来分析,回顾性队列研究数量排名第一,面对突如其来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大暴发,在如此紧急的状态之下,想要开展高证据级别的随机对照试验不太容易,但也不乏有一些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本研究纳入文献的样本量大都分布在 50~150 例,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相对较少;疗程以 0~14 d 为多,且相当部分研究未报道具体疗程。在疾病严重程度分层方面,纳入文献的研究对象以轻型、普通型为主,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中医药在治疗非重型 COVID-19 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这与评估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疗效的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会议得出的结论相吻合[22]。各研究的结局指标多为症状改善情况、实验室和影像学指标的变化情况,以及临床转归等。较少有研究报告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与治疗所用的药物相关。2022 年 12 月 16 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通知,并宣布自 2023 年 1 月 8 日起,对 COVID-19 实行“乙类乙管”。目前世界范围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其感染率虽高,但超 90% 的人为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患者,其致重症和致死率极低,加之我国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及广大医务人员防疫 3 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使得我们更有能力和信心去战胜 COVID-19。
3.2 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未来的建议
通过梳理纳入的研究,我们发现已有的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存在以下不足:① 各研究样本量较小。未来需要更多大样本的研究,以使试验结果更加可靠。② 通过对纳入研究的干预措施进行梳理发现,有 4 篇研究的干预措施为中药联合中医康复疗法,因存在 2 种中医干预措施,此类研究并不能很好地证实中药对 COVID-19 的疗效,无法作为临床决策的依据,以后应尽量多开展能够为临床提供决策支持的研究,以实现临床研究的价值,让临床研究能更充分地指导临床诊疗。③ 有 23 篇研究未报告纳入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型。未来的研究应明确纳入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分型,以明确中药在治疗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亚组方面的疗效。④ 纳入研究的结局指标应与临床价值相对应,且应评价测量结局指标的信效度,以更好地指导临床诊疗[23]。未来临床研究在设定结局指标的时候,可参照 COVID-19 临床试验核心指标集[24],以进一步规范结局指标。⑤ 有 68 篇研究未观察安全性这一结局指标。在评估某一干预措施对疾病的疗效时,安全性评价同样重要,故未来的研究在观察药物疗效的同时,也应关注药物的安全性。
3.3 本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 研究未检索临床试验注册平台以及灰色文献,搜索范围较为局限,证据的梳理可能不够全面;② 纳入的研究语种限制为仅中、英文,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选择偏倚;③ 研究仅纳入随机对照试验、非随机对照试验和回顾性队列研究,使得证据范围相对局限;④ 研究未纳入单纯中医康复疗法治疗 COVID-19 的研究,这可能会造成对中医康复疗法治疗 COVID-19 证据收集的缺失。
综上所述,目前已有较多的中医药治疗 COVID-19 的临床研究发表,说明中医药在治疗 COVID-19 方面已有一定的临床研究证据。但现存研究样本量较小,缺乏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试验,且大多数临床研究均是在国人 COVID-19 患者中开展的,缺乏国外临床试验数据的支撑。未来可多开展大样本、国际合作的临床试验,让世界了解中医药的疗效,向世界推广中医药,为中医药抗击 COVID-19 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撑。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