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徐宸桢, 黄志欣, 王文捷, 刘博昊, 左一凡, 高明朗, 邓宇, 李宁, 耿庆.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肺部手术围手术期临床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3, 30(7): 950-955. doi: 10.7507/1007-4848.202301043 复制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流行已给我国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随着SARS-CoV-2不断进化与变异,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流行株[1]。相较于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避能力强、潜伏期短、致病性较低等特点[2]。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颁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对SARS-CoV-2感染将实施“乙类乙管”,意味着我国SARS-CoV-2防控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患者围手术期面临SARS-CoV-2感染风险大大增加。由于胸外科诊治范围含盖肺癌、食管癌等需限期手术疾病以及胸部外伤、气胸等需急诊手术的疾病,仍有胸外科患者选择在此期间接受手术治疗。既往研究[3-4]表明,肺部并发症是肺部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而患者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会增加肺部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然而,目前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接受肺部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仍缺乏相应报道。本研究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现阶段围手术期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肺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接受肺部手术;(2)术前术后行完整的围手术期检查;(3)有明确的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HIS系统内信息缺失的患者;(2)既往接受过肺部手术。
患者入院前完成SARS-CoV-2核酸检测,术前常规行胸部薄层CT、颅脑CT、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肺功能、肝胆胰脾超声及血液学检查。对于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待核酸结果转阴、临床症状缓解且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按照专科要求完成。术后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及血常规、血生化。对于术后出现疑似SARS-CoV-2感染临床症状的患者,复查SARS-CoV-2核酸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依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给予治疗。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感染SARS-CoV-2,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1.2 数据收集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护理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均来自于电子医疗系统,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独立审查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手术史、既往史、症状和体征;临床信息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入住ICU及入住时间、术后是否出现发热及呼吸困难、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凝血功能等;影像学结果包括胸部CT和术后胸部X线片,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进行评判,异常结果包括不符合正常胸部术后改变的肺部炎症、胸腔积液等。临床结局包括住院时间、死亡率、是否入住ICU及是否伴发肺部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和上下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伦理审查
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WDRY2023-K010)。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
最终纳入70例患者,其中男36例(51.4%),女34例(48.6%)、中位年龄61.0(49.0,66.8)岁。感染组28例,非感染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吸烟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既往接受手术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32例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24.3%)、糖尿病(8.6%)、心血管疾病(5.7%)、脑血管疾病(5.7%)。术前检查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血氧分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在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术后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早期临床结果和预后
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结果和预后见表2。虽然围手术期SARS-CoV-2 感染组术后ICU入住率及术后死亡率高于非感染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均为两组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围手术期感染组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03)。其他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动脉栓塞和真菌性肺炎等。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围手术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亚组与非感染组预后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探讨SARS-CoV-2感染时间对肺部手术预后的影响,将围手术期感染患者分为术前感染组和术后感染组,组间指标比较见表3。与非感染组相比,术前感染组肺部感染率升高(P=0.041),术后住院时间、ICU入住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感染组预后明显差于非感染组,包括术后住院时间(P=0.004)、ICU入住率(P=0.000)、肺部感染发生率(P=0.003)和呼吸衰竭发生率(P=0.000)。而相较于术前感染,术后感染组住院时间更长、ICU入住率更高及并发呼吸衰竭风险更大,预后较差。

2.4 围手术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住院时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手术范围,特别是肺段切除相较于肺楔形切除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SARS-CoV-2自2019年底被首次发现以来,已在全球导致超过600万人死亡,而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取代阿尔法、贝塔等变异株成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的毒株[5]。自2022年12月国家防疫政策的放开以及“乙类乙管”方针的提出,我国将面临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高峰。流行株的转变以及SARS-CoV-2感染患者数量的激增为我国医疗体系,特别是外科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奥密克戎变异株尽管具有潜伏期短、致病性较低等特点,但其对接受肺部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仍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0例接受肺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和预后,发现围手术期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术后感染者可能会面临更差的临床预后。
既往研究[6-7]表明,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的风险增加。肺部感染是肺部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样是导致术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8]。本研究发现,围手术期感染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64.3%)高于非感染组(28.6%);与国内外的研究[9-11]结果一致。
随着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高峰的到来,越来越多的COVID-19康复患者将需要接受肺部手术治疗。然而,先前的研究中只有少数评估了手术时机对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COVIDSurg Collaborative团队[12]在疫情早期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 SARS-CoV-2感染后6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死亡率风险增加,而感染≥7周后接受手术患者的术后风险降至基线水平。Lal等[13]发现术前SARS-CoV-2感染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及肺部和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而Prasad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SARS-CoV-2阳性并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或增加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增加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但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不会增加重症率及死亡率,预后结局优于疫情早期非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
肺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器官,典型COVID-19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而重症患者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5]。重症COVID-19患者肺部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纤维蛋白沉积及渗出性炎症等。肺部手术具有专科的特殊性,不仅单通气策略和术中的手术操作不可避免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及肺损伤,且肺组织切除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因此,肺部手术患者如果术后短时间内遭受SARS-CoV-2感染的双重打击,可能面临更差的预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和重症率更高,且更容易伴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这与早期报告的结果一致[16]。术后感染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动脉栓塞合并呼吸衰竭。虽然既往研究[16]表明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我们发现术后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样本量的原因仍需大样本的数据进行验证。
对于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我们进一步对影响其术后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手术范围是影响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的吸烟比例更高,而吸烟会损害气道黏膜细胞的清除能力并影响肺泡巨噬细胞功能[17]。手术范围方面,肺段切除相较于楔形切除会延长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肺楔形切除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且肺功能得到更好的保留。刘昌平等[18]发现肺楔形切除相对于肺段切除具有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等优势。因此,对于术前感染SARS-CoV-2或高危SARS-CoV-2感染风险患者,应对手术范围的选择进行充分评估。由于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会增加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我们因此针对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纳入样本量较少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SARS-CoV-2感染患者术前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更大,主要表现为D-二聚体升高,这与徐佳丽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不为手术禁忌证。尽管我们的研究表明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仍建议应对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患者充分评估应用抗凝治疗的必要性。研究[20]表明COVID-19患者康复期将面临长期的免疫功能失衡,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我们的数据表明50%围手术期感染患者术后出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文样本数量有限,且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仍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其次,部分SARS-CoV-2感染患者由于疫情原因选择延期或放弃手术,纳入的患者大多为轻症感染,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后,本文仅描述围手术期预后的差异,至于长期预后的影响仍需后续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术前感染SARS-CoV-2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而不会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较前减弱,术后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仍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重症发生率及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这与疫情早期的结论相当。基于此,我们建议对于SARS-CoV-2高感染风险的阴性患者应进行更为严密监护,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徐宸桢、黄志欣负责实施研究及论文初稿撰写;王文捷、刘博昊、左一凡、高明朗、邓宇、李宁负责收集数据及分析;耿庆负责研究设计、论文审阅及修改。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在全球暴发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流行已给我国医疗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随着SARS-CoV-2不断进化与变异,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是目前全球主要的流行株[1]。相较于其他变异株,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免疫逃避能力强、潜伏期短、致病性较低等特点[2]。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于2022年12月26日颁发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对SARS-CoV-2感染将实施“乙类乙管”,意味着我国SARS-CoV-2防控工作进入了新阶段。在此大背景下,患者围手术期面临SARS-CoV-2感染风险大大增加。由于胸外科诊治范围含盖肺癌、食管癌等需限期手术疾病以及胸部外伤、气胸等需急诊手术的疾病,仍有胸外科患者选择在此期间接受手术治疗。既往研究[3-4]表明,肺部并发症是肺部手术后主要并发症之一,而患者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会增加肺部并发症和死亡风险。然而,目前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特别是奥密克戎变异株,对接受肺部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仍缺乏相应报道。本研究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肺部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现阶段围手术期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和分组
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9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行肺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接受肺部手术;(2)术前术后行完整的围手术期检查;(3)有明确的SARS-CoV-2核酸检测结果。排除标准:(1)HIS系统内信息缺失的患者;(2)既往接受过肺部手术。
患者入院前完成SARS-CoV-2核酸检测,术前常规行胸部薄层CT、颅脑CT、心电图、心脏彩色超声、肺功能、肝胆胰脾超声及血液学检查。对于SARS-CoV-2核酸阳性患者,入院后给予吸氧、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待核酸结果转阴、临床症状缓解且获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择期手术。围手术期管理按照专科要求完成。术后定期复查胸部X线片及血常规、血生化。对于术后出现疑似SARS-CoV-2感染临床症状的患者,复查SARS-CoV-2核酸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若核酸检测结果阳性,依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给予治疗。根据患者围术期是否感染SARS-CoV-2,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
1.2 数据收集
所有患者的临床数据、护理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影像学特征均来自于电子医疗系统,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独立审查数据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手术史、既往史、症状和体征;临床信息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是否入住ICU及入住时间、术后是否出现发热及呼吸困难、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等;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动脉血气、凝血功能等;影像学结果包括胸部CT和术后胸部X线片,并由两名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医师进行评判,异常结果包括不符合正常胸部术后改变的肺部炎症、胸腔积液等。临床结局包括住院时间、死亡率、是否入住ICU及是否伴发肺部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中位数(M)和上下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使用曼-惠特尼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伦理审查
本研究方案已通过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WDRY2023-K010)。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临床资料比较
最终纳入70例患者,其中男36例(51.4%),女34例(48.6%)、中位年龄61.0(49.0,66.8)岁。感染组28例,非感染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吸烟史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既往接受手术的比例高于非感染组。32例患者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24.3%)、糖尿病(8.6%)、心血管疾病(5.7%)、脑血管疾病(5.7%)。术前检查方面,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凝血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血氧分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两组在手术方式、手术范围及术后诊断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早期临床结果和预后
两组患者早期临床结果和预后见表2。虽然围手术期SARS-CoV-2 感染组术后ICU入住率及术后死亡率高于非感染组,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肺部感染均为两组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围手术期感染组的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P=0.003)。其他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动脉栓塞和真菌性肺炎等。两组术后肝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3 围手术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不同亚组与非感染组预后的比较
为了进一步探讨SARS-CoV-2感染时间对肺部手术预后的影响,将围手术期感染患者分为术前感染组和术后感染组,组间指标比较见表3。与非感染组相比,术前感染组肺部感染率升高(P=0.041),术后住院时间、ICU入住率及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感染组预后明显差于非感染组,包括术后住院时间(P=0.004)、ICU入住率(P=0.000)、肺部感染发生率(P=0.003)和呼吸衰竭发生率(P=0.000)。而相较于术前感染,术后感染组住院时间更长、ICU入住率更高及并发呼吸衰竭风险更大,预后较差。

2.4 围手术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分析
对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住院时间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手术范围,特别是肺段切除相较于肺楔形切除是影响患者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4。

3 讨论
SARS-CoV-2自2019年底被首次发现以来,已在全球导致超过600万人死亡,而随着SARS-CoV-2的不断变异,奥密克戎变异株已取代阿尔法、贝塔等变异株成为目前全球主要流行的毒株[5]。自2022年12月国家防疫政策的放开以及“乙类乙管”方针的提出,我国将面临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高峰。流行株的转变以及SARS-CoV-2感染患者数量的激增为我国医疗体系,特别是外科手术带来了巨大挑战。奥密克戎变异株尽管具有潜伏期短、致病性较低等特点,但其对接受肺部手术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仍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0例接受肺部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和预后,发现围手术期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增加,且术后感染者可能会面临更差的临床预后。
既往研究[6-7]表明,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死亡的风险增加。肺部感染是肺部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同样是导致术后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8]。本研究发现,围手术期感染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64.3%)高于非感染组(28.6%);与国内外的研究[9-11]结果一致。
随着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高峰的到来,越来越多的COVID-19康复患者将需要接受肺部手术治疗。然而,先前的研究中只有少数评估了手术时机对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预后的影响。COVIDSurg Collaborative团队[12]在疫情早期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 SARS-CoV-2感染后6周内接受手术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和死亡率风险增加,而感染≥7周后接受手术患者的术后风险降至基线水平。Lal等[13]发现术前SARS-CoV-2感染患者的术后死亡率及肺部和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更高。而Prasad等[14]的研究结果表明,术前SARS-CoV-2阳性并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或增加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术前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会增加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但不会延长术后住院时间、不会增加重症率及死亡率,预后结局优于疫情早期非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
肺是SARS-CoV-2感染的主要靶器官,典型COVID-19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乏力,而重症患者可能进展为呼吸衰竭甚至死亡[15]。重症COVID-19患者肺部病理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透明膜形成、纤维蛋白沉积及渗出性炎症等。肺部手术具有专科的特殊性,不仅单通气策略和术中的手术操作不可避免导致炎症因子的释放及肺损伤,且肺组织切除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受损。因此,肺部手术患者如果术后短时间内遭受SARS-CoV-2感染的双重打击,可能面临更差的预后。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术后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和重症率更高,且更容易伴发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这与早期报告的结果一致[16]。术后感染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原因为肺动脉栓塞合并呼吸衰竭。虽然既往研究[16]表明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会导致死亡风险增加,我们发现术后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并不会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但由于样本量的原因仍需大样本的数据进行验证。
对于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患者,我们进一步对影响其术后住院时间的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手术范围是影响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患者的吸烟比例更高,而吸烟会损害气道黏膜细胞的清除能力并影响肺泡巨噬细胞功能[17]。手术范围方面,肺段切除相较于楔形切除会延长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肺楔形切除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且肺功能得到更好的保留。刘昌平等[18]发现肺楔形切除相对于肺段切除具有术后住院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等优势。因此,对于术前感染SARS-CoV-2或高危SARS-CoV-2感染风险患者,应对手术范围的选择进行充分评估。由于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会增加肺部并发症的风险,我们因此针对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纳入样本量较少的原因。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SARS-CoV-2感染患者术前出现凝血功能异常的风险更大,主要表现为D-二聚体升高,这与徐佳丽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不为手术禁忌证。尽管我们的研究表明围手术期SARS-CoV-2感染患者并发肺动脉栓塞、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血栓性疾病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我们仍建议应对围手术期感染SARS-CoV-2患者充分评估应用抗凝治疗的必要性。研究[20]表明COVID-19患者康复期将面临长期的免疫功能失衡,表现为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我们的数据表明50%围手术期感染患者术后出现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2)。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本文样本数量有限,且为回顾性单中心研究,仍需更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加以证实。其次,部分SARS-CoV-2感染患者由于疫情原因选择延期或放弃手术,纳入的患者大多为轻症感染,可能对结果产生影响。最后,本文仅描述围手术期预后的差异,至于长期预后的影响仍需后续研究。
综上所述,本文探讨了围手术期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局。术前感染SARS-CoV-2增加并发肺部感染的风险,而不会影响患者临床预后。尽管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性较前减弱,术后感染SARS-CoV-2奥密克戎变异株仍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重症发生率及肺部并发症的风险,这与疫情早期的结论相当。基于此,我们建议对于SARS-CoV-2高感染风险的阴性患者应进行更为严密监护,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利益冲突:无。
作者贡献:徐宸桢、黄志欣负责实施研究及论文初稿撰写;王文捷、刘博昊、左一凡、高明朗、邓宇、李宁负责收集数据及分析;耿庆负责研究设计、论文审阅及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