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王超, 倪彦斌, 王刚, 王东. 脾脏假性囊肿1例报道.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5, 22(7): 851-851. doi: 10.7507/1007-9424.20150220 复制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因间断右上腹痛1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史1年,未予重视。1个月前因症状加重,遂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脾脏实质内可见一囊性病灶,约3.4 cm×3.4 cm大,边界清楚,圆形,边缘可见蛋壳样钙化,未见强化(图 1)。经多学科查房考虑脾脏囊性病变系寄生虫或肉芽肿性炎变可能性大,决定行腹腔镜下脾脏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胆囊约10 cm×2 cm×3 cm大,与周围粘连;脾脏增大,脾上级可见一占位病变(图 2A),直径约4 cm,边界清楚,囊性为主;肝脏及胰腺未见异常。遂行胆囊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脾组织中可见纤维囊壁结构(图 2B),未见上皮被覆,可见钙化,囊内为坏死物,周围脾红髓及白髓结构存在,脾窦扩张,窦岸细胞增生,符合脾假性囊肿,直径4 cm。患者术后1周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并发症。

讨论 脾脏囊肿属罕见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类。真性脾脏囊肿内壁有衬里细胞覆盖;脾脏假性囊肿以单发囊肿多见,其内壁无衬里细胞,囊内含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文献认为脾脏假性囊肿可能继发于损伤性脾脏包膜下血肿或实质内血肿、炎症或动脉栓塞后形成的局限性液化性病变。该患者1年前尚未发现脾脏假性囊肿,1年来只有胆囊炎史,无外伤史,故目前考虑该患者脾脏假性囊肿可能与其胆囊炎有关。脾脏假性囊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若囊肿较大,可牵拉或压迫临近内脏产生症状。小的无症状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不需治疗。大的脾囊肿可根据情况行囊肿摘除术,脾脏节段切除术或脾切除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寄生虫性脾脏囊肿禁忌穿刺抽液进行诊断和治疗。当脾囊肿的直径<2.0 cm,不伴随任何症状的非脾门脾囊肿可随诊;当脾囊肿直径≥5.0 cm或出现压迫周围脏器、破裂、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时主张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腹腔镜技术有了成熟的发展,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可作为治疗脾假性囊肿的重要手段。
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因间断右上腹痛1年,加重1月入院。患者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病史1年,未予重视。1个月前因症状加重,遂住院治疗。入院查体:腹部无阳性体征。腹部CT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脾脏实质内可见一囊性病灶,约3.4 cm×3.4 cm大,边界清楚,圆形,边缘可见蛋壳样钙化,未见强化(图 1)。经多学科查房考虑脾脏囊性病变系寄生虫或肉芽肿性炎变可能性大,决定行腹腔镜下脾脏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腹腔内无腹水,胆囊约10 cm×2 cm×3 cm大,与周围粘连;脾脏增大,脾上级可见一占位病变(图 2A),直径约4 cm,边界清楚,囊性为主;肝脏及胰腺未见异常。遂行胆囊和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脾组织中可见纤维囊壁结构(图 2B),未见上皮被覆,可见钙化,囊内为坏死物,周围脾红髓及白髓结构存在,脾窦扩张,窦岸细胞增生,符合脾假性囊肿,直径4 cm。患者术后1周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并发症。

讨论 脾脏囊肿属罕见病,分为真性与假性两类。真性脾脏囊肿内壁有衬里细胞覆盖;脾脏假性囊肿以单发囊肿多见,其内壁无衬里细胞,囊内含有血性或浆液性液体。文献认为脾脏假性囊肿可能继发于损伤性脾脏包膜下血肿或实质内血肿、炎症或动脉栓塞后形成的局限性液化性病变。该患者1年前尚未发现脾脏假性囊肿,1年来只有胆囊炎史,无外伤史,故目前考虑该患者脾脏假性囊肿可能与其胆囊炎有关。脾脏假性囊肿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若囊肿较大,可牵拉或压迫临近内脏产生症状。小的无症状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不需治疗。大的脾囊肿可根据情况行囊肿摘除术,脾脏节段切除术或脾切除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寄生虫性脾脏囊肿禁忌穿刺抽液进行诊断和治疗。当脾囊肿的直径<2.0 cm,不伴随任何症状的非脾门脾囊肿可随诊;当脾囊肿直径≥5.0 cm或出现压迫周围脏器、破裂、合并感染等并发症时主张行外科手术治疗。近年腹腔镜技术有了成熟的发展,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可作为治疗脾假性囊肿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