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脏外科(成都 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探讨正常肝脏状态下和梗阻性黄疸状态下,肝固有动脉结扎对大鼠肝细胞凋亡和肝脏再生的影响。 方法 设计动物实验。80只Wistar雄性大鼠分为 4 组,每组大鼠20只,即: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后 3 d施行70%肝切除+肝固有动脉结扎+胆肠内引流组(A组);建立梗阻性黄疸模型后 3 d施行70%肝切除+胆肠内引流(B组);假手术后 3 d施行70%肝切除+肝固有动脉结扎(C组)和假手术后 3 d施行70%肝切除(D组)。各组分别在肝大部切除模型建立后 1、2、3 和 6 d共 4 个时间点观察动物生理状态并采集血液及残肝组织标本。记录各组术后大鼠的生理状态及死亡情况;检测血清肝功能指标:胆红素(T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白蛋白(ALB);采用TUNEL法检测残肝组织肝细胞的凋亡;采用Brdu检测残肝再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A、B 2 组大鼠间及 C、D 2 组大鼠间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大鼠的术后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的白蛋白合成A组要弱于B组(术后 3 d,P<0.05);C 组和 D 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早期 C 组的白蛋白合成要弱于D组(术后 1 d和 3 d均P<0.05)。A、B、C 3 个组术后 1 d残肝凋亡指数达到最大,而后逐渐下降;而 D 组残肝凋亡指数在 4 个时间点上均为最低。术后 1 d,C、D 2 组肝细胞增殖达到高峰,增殖指数大小为 D 组>C 组>B 组>A 组,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 6 d,A、B 组肝细胞增殖指数无明显增大,C、D 组肝细胞增殖指数明显降低,4 个组的肝细胞增殖指数均处于较低水平。 结论 结扎肝动脉将增加残肝肝细胞凋亡,减弱肝细胞再生。但结扎肝动脉并未增加梗阻性黄疸大鼠术后死亡风险。

引用本文: 李川, 王川, 张晓赟, 文天夫. 肝动脉结扎对梗阻性黄疸大鼠残肝肝细胞凋亡及再生的影响.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7, 24(1): 24-31. doi: 10.7507/1007-9424.201609056 复制

  • 上一篇

    胸腺瘤切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的危险因素分析
  • 下一篇

    微创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双房冷冻消融治疗合并心房颤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