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都610041);2.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成都610041);3.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院管理研究所(成都610041);
导出 下载 收藏 扫码 引用

目的  评价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绩效,验证和完善汶川经验,为全球地震应急医学救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提供有益参考。
方法  收集整理“4·20”芦山地震后1月的官方信息通报、公开文件资料、新闻发布、网站信息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伤员情况等资料,同时检索“5·12”汶川地震等国内外地震医学救援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① 此次芦山地震和5年前的汶川地震分别位于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段和中北段,两者主震区相距87 km。震级虽仅相差1级,但汶川地震时的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数、失踪人数、受伤人数、重伤人数和迁徙人口分别是芦山地震的40、23、353、853、27、14和51倍。② 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人力调度更快速,在黄金72小时内,医疗卫生人力峰值集结87.62%,远高于汶川地震时的56.06%。③ 物资调度更合理:准确信息指导下按需调配,物资使用率明显提高。④ 医疗救治更科学:“四集中”救治危重症;抢救生命与恢复功能同步;医疗救治与身心康复同步;救治与证据生产、转化同步。⑤ 医疗机构和服务恢复更及时:震后26天,21个受灾县96.7%的原公办县乡医疗机构(440/455家)在原址恢复诊疗业务。
结论  充分借鉴汶川经验,芦山地震实现了准确信息指导下的医学救援,准确需求指导下的物资调度,准确伤情评估下的危重症治疗和早期身心康复。因而震后1月医学救援更快速,更科学,更有效:震后20天危重症集中治疗实现零死亡,早期介入身心康复加快功能重建,促进其回归社会,从而丰富和完善了汶川经验,为地震应急医学救援积累了新鲜经验。

引用本文: 姜洁,李幼平,李鸿浩,杨宗霞,唐雪莉,余淳,陆惠. 芦山地震后1月应急医学救援的绩效评价.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3, 13(6): 624-630. doi: 10.7507/1672-2531.20130109 复制

  • 上一篇

    中国能否应对指南挑战?△
  • 下一篇

    芦山地震后1月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急药品保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