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孙铭谣, 田晨, 李颖, 石嘉恒, 田金徽, 刘昱, 刘雅菲, 刘雅洁, 朱鸿飞, 吴志雄, 杨金亮, 杨克虎, 陈耀龙, 周敏, 周奇, 柏涛, 赵晨, 商洪才, 栗梦婷, 董国菊, 葛龙. 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动态循证要览.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23, 23(7): 745-754. doi: 10.7507/1672-2531.202301030 复制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所致的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仍在世界各地发展蔓延,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1-4]。截止北京时间2023年1月5日,中国大陆地区累计报告47余万例COVID-19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5 264例[5-6]。COVID-19大流行以来,国内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多轮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广泛流行[7]。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比例降低,而传播隐匿性和效率明显增强[8]。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解除了对COVID-19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对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控对象逐渐由群体过渡向个体[4,7]。因此,感染者的自我防护及有效的药物干预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尽管目前已有大量COVID-19诊治的循证指南或循证动态指南发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的循证指导;然而,国际学者为了更高效地将最佳证据快速转化到临床实践,除了对动态指南的方法不断进行优化外,提出了动态、快速实践要览(living, rapid practice points)的概念。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近两年也先后发布了《瑞德西韦能否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9-12]、《SARS-CoV-2感染后抗体反应及其在自然免疫中的作用》[13-14]和《COVID-19患者的门诊治疗》[15]等多部实践要览,从而实现基于最佳研究证据,动态、快速地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COVID-19的建议。
针对当前国内迅速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标准的临床实践指南由于制订周期长、证据转化效率低等特征,难以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向临床医生、感染者等提供循证实践指导。鉴于以上原因,兰州大学联合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等单位制订了《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动态循证要览》(以下简称“循证要览”),以期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工作者、公共卫生工作者、SARS-CoV-2感染者和公众提供循证决策依据。
1 临床关键问题
① 不同分型的SARS-CoV-2感染者如何选择有效的中西医药物治疗?
② 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否因感染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性别、合并症等)、SARS-CoV-2毒株类型、免疫状态(SARS-CoV-2感染史、疫苗接种状态、感染后时间等)、症状持续时间或疾病严重程度而异?
2 临床分型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标准,SARS-CoV-2感染者可分为三种临床分型:非重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非重型感染者包括轻型和中型,轻型患者为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者,中型患者为具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肺炎相关临床表现,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影像学可见特征性SARS-CoV-2感染肺炎者;重型感染者具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典型肺炎表现;危重型感染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表1)[16-17]。除非重型及重型外,SARS-CoV-2感染者还包括无症状患者,包括:① 隐性感染者,全过程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② 感染后处于潜伏期,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的人群。

3 循证要览形成方法
循证要览制订方法遵循由本团队发表的《快速动态循证要览制订方法与流程》[18]并严格管理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制订工作小组由23人组成,其中指导委员会10人,秘书组3人和证据评价组8人。实践要览中药部分证据来源于《中医药治疗轻型和中型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19]和《中医药治疗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系统评价》[20],西药部分证据来源于《药物治疗COVID-19患者的动态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21]和《WHO药物治疗COVID-19的动态指南》[17]。同时,证据评价组检索了截至2022年11月Epistemonikos COVID-19 LOVE数据库(https://iloveevidence.com/)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性。证据汇总表包括纳入研究的研究类型、研究数量、样本量、效应量估计值、效应量大小及证据确信度。不同结局决策阈值以《WHO药物治疗COVID-19动态指南》[17]为参考,结合专家共识形成,二分类变量的决策阈值通过绝对效应量计算获得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阈值(标准见表2)。本实践要览建议的中药用药为证据相对充分的药物,经核心专家组讨论定义证据相对充分的标准为:数据来源于样本量>100例的随机对照试验,或样本量>500例的观察性研究,且在患者重要结局上呈现出临床重要意义(至少达到小效应阈值);对证据不充分的药物,仅在“未来研究建议”部分单独呈现。西药的推荐意见主要参考《WHO药物治疗COVID-19动态指南》[17],结合《药物治疗COVID-19患者的动态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21]提供证据基础的描述。对不建议使用的药物,本版实践要览暂不关注。由证据评价组和秘书组紧密协作,完成证据汇总整理后,起草循证要览初稿,并经过内部交叉修改完善后,递交指导委员会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23年1月7日召开线上会议,对完善后的循证要览进行逐条审核、修改和最终定稿,并批准投稿与发布。本实践要览将通过以下途径传播与实施:① 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② 在相关学术会议进行解读;③ 以图片或视频等可视化形式通过微信或其他媒体进行传播和推广。

4 循证要览
表3呈现了循证要览中针对不同人群的用药鉴别要点及用法用量,图1呈现了COVID-19患者药物治疗流程,图2、图3呈现了药物治疗COVID-19的证据汇总结果。选择COVID-19的治疗方法应基于临床诊断、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特征(如高风险因素、合并症、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偏好进行个体化决策。




4.1 非重型COVID-19患者
实践要点1:针对恶心呕吐、腹泻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寒湿疫方或葛根芩连丸。
寒湿疫方可降低非重型患者转重率(低确信度),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寒湿疫方主要成分为:麻黄6 g、生石膏15 g、炒苦杏仁9 g、羌活15 g、葶苈子15 g、绵马贯众9 g、地龙15 g、徐长卿15 g、广藿香15 g、佩兰9 g、苍术15 g、茯苓45 g、白术30 g、焦麦芽9 g、焦山楂9 g、焦神曲9 g、厚朴15 g、焦槟榔9 g、草果9 g、生姜15 g[22]。葛根芩连丸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及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转重和死亡患者,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23]。此外还可选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进行治疗,伴便秘者还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但由于目前暂无以上两种药物针对新冠感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本版未针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实践要点2:针对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或咳嗽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化湿败毒颗粒(汤)、金银花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汤)、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或热炎宁合剂。
化湿败毒颗粒(汤)可降低非重型患者转重率(中等确信度),在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住院时间(低确信度)、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金银花口服液可降低转重率(低确信度),缩短住院时间(低确信度)及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在7天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金花清感颗粒可降低转重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极低确信度),在7天核酸转阴率(中等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显示,金花清感颗粒还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中等确信度),提高7天发热症状缓解率(低确信度)和生活质量(P<0.01),缩短咳嗽、咳痰、喉咙痛、呼吸困难、头痛、鼻塞、疲劳和肌痛等症状的中位恢复时间(P<0.01)。宣肺败毒颗粒(汤)可缩短住院时间(极低确信度)及核酸转阴时间(极低确信度),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心动过速者不适用[24]。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降低死亡率(低确信度)、转重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7天核酸转阴率结局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还可提高无症状感染人群7天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减少由无症状转为有症状比例和转为非重型的比例(低确信度)。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25]。热炎宁合剂可缩短住院时间(中等确信度)、病毒清除时间(中等确信度)。热炎宁合剂还可提高无症状感染人群7天核酸转阴率(中等确信度),并降低无症状转为有症状的比例(中等确信度)。纳入研究显示,热炎宁合剂可能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无症状患者敏感[26]。此外还可选用银黄清肺胶囊、六神丸、双黄连口服液等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但由于目前暂无以上药物针对新冠感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本版未针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实践要点3:针对鼻塞流涕、咳嗽、低热、恶风寒、倦怠乏力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清肺排毒颗粒(汤)。
清肺排毒颗粒(汤)可降低死亡率(中等确信度)、转重率(低确信度),缩短住院时间(低至中等确信度)及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清肺排毒颗粒(汤)也可在重型患者中使用,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27-28]。此外还可选用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四季感冒片等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但由于目前暂无以上药物针对新冠感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本版未针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实践要点4:针对发热、恶寒、咽痒、干咳、口咽干、便秘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透解祛瘟颗粒。
透解祛瘟颗粒可缩短住院时间(中等确信度)、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转重率(低确信度)结局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实践要点5:针对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或喜炎平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住院时间(低确信度)、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死亡率(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患有高血压、肝肾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29]。喜炎平注射液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中等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中等确信度),在转重率(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喜炎平注射液易发生过敏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30]。热毒宁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均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需联用,需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以上冲洗输液器,或更换输液器,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29-30]。二者均需要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实践要点6:针对症状出现后5~7天内并且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莫诺拉韦。
莫诺拉韦可提高7天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降低住院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死亡率(低确信度)、住院时间(低确信度)结局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根据目前信息,预计奥密克戎B.1.1.529变体对莫诺拉韦敏感[31]。
实践要点7:针对症状出现后5天内并且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合疗法(Paxlovid)。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合疗法可降低死亡率(低确信度)、住院率(中等确信度)。不会增加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的风险(高确信度),但服用过程可能会引起腹泻和味觉障碍(味觉丧失)。中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59 mL/min)建议奈玛特韦减至150 mg,重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 mL/min)不建议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与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使用。根据目前信息,预计奥密克戎B.1.1.529变体及其BA.2亚变体对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敏感[32]。
实践要点8:针对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VV116。
1项针对VV116对比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针对COVID-19非重型高风险患者,在临床症状康复时间方面,VV116非劣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中等确信度),且不良事件更少(中等确信度)。在症状持续消退时间(中等确信度)及核酸检测首次呈阴性的时间(中等确信度)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参与者死亡或进展至重型。但由于VV116暂未上市,使用时应考虑可及性。
实践要点9:针对症状出现后5天内并且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瑞德西韦。
瑞德西韦可降低住院率(中等确信度),但在死亡率(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瑞德西韦需要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与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使用。有研究显示,预计奥密克戎变体及其亚变体对瑞德西韦敏感[33]。
4.2 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
实践要点10:针对高热、烦躁、口渴的重型患者,考虑使用参黄颗粒或血必净注射液。
参黄颗粒可降低死亡率(低至极低确信度)、转危重率(低确信度)、机械通气率(低确信度),在住院时间(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显示,参黄颗粒还可提高出院率(极低确信度)。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转危重率(低确信度)、机械通气率(低确信度),缩短住院时间(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核酸转阴率(极低确信度)、死亡率(低至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还可提高疾病转归率(低确信度)和患者出院率(极低确信度)。危重型患者若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或/和多器官衰竭也可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血必净注射液禁止与其他注射剂配伍使用,若需与其他注射液同时使用,需以50mL生理盐水间隔,不能混合使用[34]。血必净注射液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注射后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痒感[35]。重型患者若同时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口唇紫绀,需尽快前往就医,遵医嘱使用以上药物。
实践要点11:针对重型患者,应尽早考虑使用瑞德西韦。
瑞德西韦可降低机械通气率(中等确信度),在死亡率(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中等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在使用瑞德西韦前和使用过程中均需监测肝、肾功能变化。瑞德西韦需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与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使用。
实践要点12:针对症状出现5天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和巴瑞替尼。
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死亡率(中等确信度)和机械通气率(中等确信度),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静脉及口服方式给药,若出现肠功能障碍,可考虑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给药过程中,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都需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结核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适用性不明确。IL-6受体抑制剂可降低死亡率(高确信度)、机械通气率(高确信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长(低确信度)、住院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中等确信度)。IL-6受体抑制剂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以静脉方式给药。巴瑞替尼可降低死亡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长(低确信度),但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可通过口服或将其碾碎与水混合、通过鼻胃管给药;同时需避免对已确诊全身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使用。已住院的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在充分考虑感染、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后,可考虑是否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和巴瑞替尼。
5 实践注意事项
① 对于非重型患者,采取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对症支持治疗,如保持营养和水分摄入,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睡眠,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并指导进行病情观察,密切随访。
② 对于重型患者,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考虑采取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做好抗炎和抗凝治疗。
③ 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可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降低病死率。
④ 出现以下症状提示有转重风险,需尽快就医:紫绀、呼吸困难初发或明显加重、氧饱和度≤93%、持续高热且服用退烧药无效、心率>130次/分或<4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出血性皮疹、轻微活动后明显感到气短、血压下降(收缩压<100 mmHg)甚至休克、胸痛、咯血、单侧肢体肿胀、神志异常、新发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不能平卧。
⑤ 药物的使用应基于临床诊断,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根据患者特征(高危因素、合并症、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偏好等进行选择。
⑥ 目前的实践要点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人群的间接性,大部分纳入证据招募的患者主要为原始毒株感染,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的证据不足;西药相关证据主要来源于其他国家,来自中国本土化的证据极少。
⑦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本版要览无法对感染不同毒株的患者进行分类推荐;此外,纳入研究也暂无法获得关于药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与患者特征、免疫状态、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间的关系。
⑧ 高风险患者主要包括未接种疫苗者、老年人(≥65岁)或患有免疫缺陷和/或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等。
⑨ 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服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与西药联用时;选择中成药时,除关注疗效,还需考虑辨证论治,必要时应至中医科就诊以指导用药;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使用葛根芩连丸;清肺排毒颗粒(汤)除应用于非重型患者,也可在重型患者中使用,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患有高血压、肝肾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易发生过敏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热毒宁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均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二者均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型患者时应谨慎考虑联合用药,且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⑩ 使用西药治疗非重型高风险患者时应注意: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瑞德西韦适用于非重型的高风险人群,使用前应充分评估适应症;利托那韦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前及用药期间可请临床药师会诊协助判断。一般可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停用3天后恢复原有治疗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莫诺拉韦;中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59 mL/min)建议奈玛特韦减至150 mg,重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 mL/min)不建议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咨询临床医生;瑞德西韦需要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⑪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需注意:皮质类固醇激素不适宜经皮或吸入给药、大剂量给药、长期给药或用作预防;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静脉及口服方式给药,但若出现肠功能障碍,可考虑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给药过程中,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都需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⑫ 使用IL-6受体抑制剂时需注意: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以静脉方式给药;全身多器官衰竭患者不宜使用IL-6受体抑制剂或巴瑞替尼。
⑬ 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巴瑞替尼时需注意:建议经专科评估后,与激素联用,避免单独使用IL-6受体抑制剂或巴瑞替尼;在充分考虑感染、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后可考虑是否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和巴瑞替尼。
⑭ 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推荐阿兹夫定片治疗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但由于目前尚无阿兹夫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本版中未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6 未来研究建议
本版循证要览基于系统评价方法,评估了46种中药,根据标准仅14种药物达到形成实践要点标准,其余药物的证据尚不充分,结论确信度较低,因此在本版中暂未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有关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研究数量较少,随着变异株的不断出现,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评估治疗COVID-19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尤其针对不同变异株,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是否受到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的西医证据缺乏,未来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探讨人群适用性的问题。
未来需要更多预先指定亚组分析的研究来评估COVID-19药物治疗的疗效是否因患者特征(年龄、性别或合并症)、SARS-CoV-2毒株类型、免疫状态(既往SARS-CoV-2感染、疫苗接种状态)、症状持续时间或疾病严重程度而变化。
声明 本研究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
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所致的感染(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仍在世界各地发展蔓延,给人类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沉重负担[1-4]。截止北京时间2023年1月5日,中国大陆地区累计报告47余万例COVID-19确诊病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5 264例[5-6]。COVID-19大流行以来,国内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多轮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在国内广泛流行[7]。虽然奥密克戎变异株所致的重症和死亡比例降低,而传播隐匿性和效率明显增强[8]。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国家解除了对COVID-19采取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对感染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控对象逐渐由群体过渡向个体[4,7]。因此,感染者的自我防护及有效的药物干预指导变得尤为重要。
尽管目前已有大量COVID-19诊治的循证指南或循证动态指南发布,为临床诊疗提供了有效的循证指导;然而,国际学者为了更高效地将最佳证据快速转化到临床实践,除了对动态指南的方法不断进行优化外,提出了动态、快速实践要览(living, rapid practice points)的概念。美国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ACP)近两年也先后发布了《瑞德西韦能否用于治疗COVID-19患者》[9-12]、《SARS-CoV-2感染后抗体反应及其在自然免疫中的作用》[13-14]和《COVID-19患者的门诊治疗》[15]等多部实践要览,从而实现基于最佳研究证据,动态、快速地向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COVID-19的建议。
针对当前国内迅速变化的疫情防控形势,标准的临床实践指南由于制订周期长、证据转化效率低等特征,难以基于最新研究成果,及时、有效地向临床医生、感染者等提供循证实践指导。鉴于以上原因,兰州大学联合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等单位制订了《药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快速动态循证要览》(以下简称“循证要览”),以期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工作者、公共卫生工作者、SARS-CoV-2感染者和公众提供循证决策依据。
1 临床关键问题
① 不同分型的SARS-CoV-2感染者如何选择有效的中西医药物治疗?
② 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是否因感染者的基本特征(年龄、性别、合并症等)、SARS-CoV-2毒株类型、免疫状态(SARS-CoV-2感染史、疫苗接种状态、感染后时间等)、症状持续时间或疾病严重程度而异?
2 临床分型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分型标准,SARS-CoV-2感染者可分为三种临床分型:非重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非重型感染者包括轻型和中型,轻型患者为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者,中型患者为具有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等肺炎相关临床表现,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影像学可见特征性SARS-CoV-2感染肺炎者;重型感染者具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典型肺炎表现;危重型感染者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症状(表1)[16-17]。除非重型及重型外,SARS-CoV-2感染者还包括无症状患者,包括:① 隐性感染者,全过程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微;② 感染后处于潜伏期,未来可能会出现症状的人群。

3 循证要览形成方法
循证要览制订方法遵循由本团队发表的《快速动态循证要览制订方法与流程》[18]并严格管理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制订工作小组由23人组成,其中指导委员会10人,秘书组3人和证据评价组8人。实践要览中药部分证据来源于《中医药治疗轻型和中型COVID-19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19]和《中医药治疗重型和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系统评价》[20],西药部分证据来源于《药物治疗COVID-19患者的动态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21]和《WHO药物治疗COVID-19的动态指南》[17]。同时,证据评价组检索了截至2022年11月Epistemonikos COVID-19 LOVE数据库(https://iloveevidence.com/)以保证证据的完整性。证据汇总表包括纳入研究的研究类型、研究数量、样本量、效应量估计值、效应量大小及证据确信度。不同结局决策阈值以《WHO药物治疗COVID-19动态指南》[17]为参考,结合专家共识形成,二分类变量的决策阈值通过绝对效应量计算获得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阈值(标准见表2)。本实践要览建议的中药用药为证据相对充分的药物,经核心专家组讨论定义证据相对充分的标准为:数据来源于样本量>100例的随机对照试验,或样本量>500例的观察性研究,且在患者重要结局上呈现出临床重要意义(至少达到小效应阈值);对证据不充分的药物,仅在“未来研究建议”部分单独呈现。西药的推荐意见主要参考《WHO药物治疗COVID-19动态指南》[17],结合《药物治疗COVID-19患者的动态系统评价和网状Meta分析》[21]提供证据基础的描述。对不建议使用的药物,本版实践要览暂不关注。由证据评价组和秘书组紧密协作,完成证据汇总整理后,起草循证要览初稿,并经过内部交叉修改完善后,递交指导委员会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23年1月7日召开线上会议,对完善后的循证要览进行逐条审核、修改和最终定稿,并批准投稿与发布。本实践要览将通过以下途径传播与实施:① 在学术期刊公开发表;② 在相关学术会议进行解读;③ 以图片或视频等可视化形式通过微信或其他媒体进行传播和推广。

4 循证要览
表3呈现了循证要览中针对不同人群的用药鉴别要点及用法用量,图1呈现了COVID-19患者药物治疗流程,图2、图3呈现了药物治疗COVID-19的证据汇总结果。选择COVID-19的治疗方法应基于临床诊断、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患者特征(如高风险因素、合并症、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偏好进行个体化决策。




4.1 非重型COVID-19患者
实践要点1:针对恶心呕吐、腹泻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寒湿疫方或葛根芩连丸。
寒湿疫方可降低非重型患者转重率(低确信度),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寒湿疫方主要成分为:麻黄6 g、生石膏15 g、炒苦杏仁9 g、羌活15 g、葶苈子15 g、绵马贯众9 g、地龙15 g、徐长卿15 g、广藿香15 g、佩兰9 g、苍术15 g、茯苓45 g、白术30 g、焦麦芽9 g、焦山楂9 g、焦神曲9 g、厚朴15 g、焦槟榔9 g、草果9 g、生姜15 g[22]。葛根芩连丸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及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转重和死亡患者,脾胃虚寒腹泻者不适用[23]。此外还可选用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进行治疗,伴便秘者还可服用防风通圣丸(颗粒),但由于目前暂无以上两种药物针对新冠感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本版未针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实践要点2:针对咽痛明显、发热、肌肉酸痛或咳嗽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化湿败毒颗粒(汤)、金银花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宣肺败毒颗粒(汤)、连花清瘟胶囊(颗粒)或热炎宁合剂。
化湿败毒颗粒(汤)可降低非重型患者转重率(中等确信度),在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住院时间(低确信度)、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金银花口服液可降低转重率(低确信度),缩短住院时间(低确信度)及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在7天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金花清感颗粒可降低转重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极低确信度),在7天核酸转阴率(中等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显示,金花清感颗粒还可显著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中等确信度),提高7天发热症状缓解率(低确信度)和生活质量(P<0.01),缩短咳嗽、咳痰、喉咙痛、呼吸困难、头痛、鼻塞、疲劳和肌痛等症状的中位恢复时间(P<0.01)。宣肺败毒颗粒(汤)可缩短住院时间(极低确信度)及核酸转阴时间(极低确信度),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心动过速者不适用[24]。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降低死亡率(低确信度)、转重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7天核酸转阴率结局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连花清瘟胶囊(颗粒)还可提高无症状感染人群7天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减少由无症状转为有症状比例和转为非重型的比例(低确信度)。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25]。热炎宁合剂可缩短住院时间(中等确信度)、病毒清除时间(中等确信度)。热炎宁合剂还可提高无症状感染人群7天核酸转阴率(中等确信度),并降低无症状转为有症状的比例(中等确信度)。纳入研究显示,热炎宁合剂可能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无症状患者敏感[26]。此外还可选用银黄清肺胶囊、六神丸、双黄连口服液等具有疏风清热、化湿解表、清热解毒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但由于目前暂无以上药物针对新冠感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本版未针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实践要点3:针对鼻塞流涕、咳嗽、低热、恶风寒、倦怠乏力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清肺排毒颗粒(汤)。
清肺排毒颗粒(汤)可降低死亡率(中等确信度)、转重率(低确信度),缩短住院时间(低至中等确信度)及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清肺排毒颗粒(汤)也可在重型患者中使用,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27-28]。此外还可选用疏风解毒胶囊(颗粒)、感冒清热胶囊(颗粒)、四季感冒片等具有疏风解表功效的中成药进行治疗,但由于目前暂无以上药物针对新冠感染的直接证据,因此本版未针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实践要点4:针对发热、恶寒、咽痒、干咳、口咽干、便秘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透解祛瘟颗粒。
透解祛瘟颗粒可缩短住院时间(中等确信度)、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转重率(低确信度)结局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
实践要点5:针对高热、微恶风寒、头痛身痛、咳嗽、痰黄的非重型患者,考虑使用热毒宁注射液或喜炎平注射液。
热毒宁注射液可缩短住院时间(低确信度)、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死亡率(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患有高血压、肝肾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29]。喜炎平注射液可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中等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中等确信度),在转重率(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喜炎平注射液易发生过敏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30]。热毒宁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均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需联用,需先用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以上冲洗输液器,或更换输液器,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29-30]。二者均需要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实践要点6:针对症状出现后5~7天内并且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莫诺拉韦。
莫诺拉韦可提高7天核酸转阴率(低确信度),降低住院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核酸转阴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死亡率(低确信度)、住院时间(低确信度)结局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根据目前信息,预计奥密克戎B.1.1.529变体对莫诺拉韦敏感[31]。
实践要点7:针对症状出现后5天内并且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合疗法(Paxlovid)。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联合疗法可降低死亡率(低确信度)、住院率(中等确信度)。不会增加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的风险(高确信度),但服用过程可能会引起腹泻和味觉障碍(味觉丧失)。中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59 mL/min)建议奈玛特韦减至150 mg,重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 mL/min)不建议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与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使用。根据目前信息,预计奥密克戎B.1.1.529变体及其BA.2亚变体对奈玛特韦-利托那韦敏感[32]。
实践要点8:针对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VV116。
1项针对VV116对比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的非劣效性随机对照试验显示,针对COVID-19非重型高风险患者,在临床症状康复时间方面,VV116非劣于奈玛特韦-利托那韦(中等确信度),且不良事件更少(中等确信度)。在症状持续消退时间(中等确信度)及核酸检测首次呈阴性的时间(中等确信度)上,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两组均无参与者死亡或进展至重型。但由于VV116暂未上市,使用时应考虑可及性。
实践要点9:针对症状出现后5天内并且有进展为重型的高风险患者,考虑使用瑞德西韦。
瑞德西韦可降低住院率(中等确信度),但在死亡率(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瑞德西韦需要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与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使用。有研究显示,预计奥密克戎变体及其亚变体对瑞德西韦敏感[33]。
4.2 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
实践要点10:针对高热、烦躁、口渴的重型患者,考虑使用参黄颗粒或血必净注射液。
参黄颗粒可降低死亡率(低至极低确信度)、转危重率(低确信度)、机械通气率(低确信度),在住院时间(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显示,参黄颗粒还可提高出院率(极低确信度)。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转危重率(低确信度)、机械通气率(低确信度),缩短住院时间(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低确信度),在核酸转阴率(极低确信度)、死亡率(低至极低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研究显示,血必净注射液还可提高疾病转归率(低确信度)和患者出院率(极低确信度)。危重型患者若出现全身炎症反应或/和多器官衰竭也可使用血必净注射液进行治疗。血必净注射液禁止与其他注射剂配伍使用,若需与其他注射液同时使用,需以50mL生理盐水间隔,不能混合使用[34]。血必净注射液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注射后个别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痒感[35]。重型患者若同时出现皮肤黏膜出血、口唇紫绀,需尽快前往就医,遵医嘱使用以上药物。
实践要点11:针对重型患者,应尽早考虑使用瑞德西韦。
瑞德西韦可降低机械通气率(中等确信度),在死亡率(低确信度)和症状缓解时间(中等确信度)上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在使用瑞德西韦前和使用过程中均需监测肝、肾功能变化。瑞德西韦需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与医生共同商议决定是否使用。
实践要点12:针对症状出现5天后的重型/危重型患者,考虑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和巴瑞替尼。
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降低死亡率(中等确信度)和机械通气率(中等确信度),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静脉及口服方式给药,若出现肠功能障碍,可考虑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给药过程中,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都需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皮质类固醇激素对结核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适用性不明确。IL-6受体抑制剂可降低死亡率(高确信度)、机械通气率(高确信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长(低确信度)、住院时间(低确信度)、症状缓解时间(中等确信度)。IL-6受体抑制剂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以静脉方式给药。巴瑞替尼可降低死亡率(中等确信度),缩短机械通气时长(低确信度),但其他关键结局的证据缺乏。可通过口服或将其碾碎与水混合、通过鼻胃管给药;同时需避免对已确诊全身多器官衰竭的患者使用。已住院的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在充分考虑感染、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后,可考虑是否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和巴瑞替尼。
5 实践注意事项
① 对于非重型患者,采取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做好对症支持治疗,如保持营养和水分摄入,充分休息,保持良好睡眠,高热者可行物理降温,并指导进行病情观察,密切随访。
② 对于重型患者,建议转诊至上级医院,考虑采取以上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做好抗炎和抗凝治疗。
③ 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可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阻断或减缓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降低病死率。
④ 出现以下症状提示有转重风险,需尽快就医:紫绀、呼吸困难初发或明显加重、氧饱和度≤93%、持续高热且服用退烧药无效、心率>130次/分或<40次/分、呼吸频率≥20次/分、出血性皮疹、轻微活动后明显感到气短、血压下降(收缩压<100 mmHg)甚至休克、胸痛、咯血、单侧肢体肿胀、神志异常、新发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不能平卧。
⑤ 药物的使用应基于临床诊断,考虑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并根据患者特征(高危因素、合并症、疾病严重程度)和患者偏好等进行选择。
⑥ 目前的实践要点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人群的间接性,大部分纳入证据招募的患者主要为原始毒株感染,针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毒株的证据不足;西药相关证据主要来源于其他国家,来自中国本土化的证据极少。
⑦ 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目前循证医学证据不足,本版要览无法对感染不同毒株的患者进行分类推荐;此外,纳入研究也暂无法获得关于药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与患者特征、免疫状态、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间的关系。
⑧ 高风险患者主要包括未接种疫苗者、老年人(≥65岁)或患有免疫缺陷和/或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等。
⑨ 使用中药治疗时应注意:服用中成药时应注意避免多种药物同时使用,特别是与西药联用时;选择中成药时,除关注疗效,还需考虑辨证论治,必要时应至中医科就诊以指导用药;使用连花清瘟胶囊(颗粒)可能会出现轻度腹泻;脾胃虚寒腹泻者不宜使用葛根芩连丸;清肺排毒颗粒(汤)除应用于非重型患者,也可在重型患者中使用,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使用;患有高血压、肝肾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易发生过敏反应,建议医护人员用药前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热毒宁注射液和喜炎平注射液均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二者均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使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型患者时应谨慎考虑联合用药,且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⑩ 使用西药治疗非重型高风险患者时应注意:抗病毒药物奈玛特韦-利托那韦、莫诺拉韦、瑞德西韦适用于非重型的高风险人群,使用前应充分评估适应症;利托那韦与多种药物存在相互作用,使用前及用药期间可请临床药师会诊协助判断。一般可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停用3天后恢复原有治疗药物;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莫诺拉韦;中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59 mL/min)建议奈玛特韦减至150 mg,重度肾功能不全者(eGFR<30 mL/min)不建议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咨询临床医生;瑞德西韦需要经静脉给药,应在专门的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进行输注。
⑪ 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时需注意:皮质类固醇激素不适宜经皮或吸入给药、大剂量给药、长期给药或用作预防;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通过静脉及口服方式给药,但若出现肠功能障碍,可考虑以静脉注射方式给药;在给药过程中,无论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都需对患者血糖水平进行监测。
⑫ 使用IL-6受体抑制剂时需注意:需在医疗机构由专业人员以静脉方式给药;全身多器官衰竭患者不宜使用IL-6受体抑制剂或巴瑞替尼。
⑬ 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巴瑞替尼时需注意:建议经专科评估后,与激素联用,避免单独使用IL-6受体抑制剂或巴瑞替尼;在充分考虑感染、药物相互作用风险后可考虑是否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IL-6受体抑制剂和巴瑞替尼。
⑭ 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中推荐阿兹夫定片治疗中型新冠病毒感染的成年患者,但由于目前尚无阿兹夫定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本版中未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6 未来研究建议
本版循证要览基于系统评价方法,评估了46种中药,根据标准仅14种药物达到形成实践要点标准,其余药物的证据尚不充分,结论确信度较低,因此在本版中暂未对其形成实践要点。
有关新冠病毒不同变异株的研究数量较少,随着变异株的不断出现,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评估治疗COVID-19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尤其针对不同变异株,药物治疗的敏感性是否受到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目前针对中国人群新冠病毒感染的西医证据缺乏,未来需要更多临床研究来探讨人群适用性的问题。
未来需要更多预先指定亚组分析的研究来评估COVID-19药物治疗的疗效是否因患者特征(年龄、性别或合并症)、SARS-CoV-2毒株类型、免疫状态(既往SARS-CoV-2感染、疫苗接种状态)、症状持续时间或疾病严重程度而变化。
声明 本研究不存在任何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