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何春水" 6條結果
  • 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IL-6、IL-8、IL-10及TNF-α的水平及意義探討

    目的 探討炎性細胞因子IL-6、IL-8、IL-10及TNF-α在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疾病中的水平及意義。方法 選擇未經治療的急性下肢DVT患者40例為DVT組,年齡、性別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的健康志愿者3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運用放射免疫分析檢測血漿IL-6、IL-8及TNF-α水平,用ELISA法檢測血漿IL-10水平。并對DVT組內細胞因子水平分別進行相關性分析,探討各細胞因子之間的關系。結果 相對于正常對照組,DVT組細胞因子水平均明顯升高(P均<0.001)。DVT組內相關性分析,IL-6與IL-8及IL-10之間無相關性,IL-8與IL-10及TNF-α之間無相關性; IL-6與TNF-α之間呈正相關(r=0.383,P<0.05),IL-10與TNF-α之間呈正相關(r=0.390,P<0.05)。結論 在DVT患者外周血中,均檢測到血漿細胞因子的升高,炎性細胞因子可能在靜脈血栓形成疾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豬原位肝移植術中體外靜脈轉流途徑的實驗研究

    目的探討豬原位肝移植手術中體外靜脈轉流的應用及不同轉流途徑對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方法選擇50只健康家豬按體重接近原則配對分為供體組與受體組進行25例原位肝移植手術,受體組無肝期采用不同體外靜脈轉流途徑,其中A組(16只)經門靜脈插管,B組(9只)經脾靜脈插管。術中連續(xù)監(jiān)測A、B兩組動物的血流動力學變化。結果術后24 h,A組存活14只,B組9只全部存活。A組血流動力學在無肝期開始及結束時均出現明顯波動,平均動脈壓和中心靜脈壓下降,心率上升; B組在整個無肝期內血流動力學保持平穩(wěn),兩組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 結論豬原位肝移植術中應用體外靜脈轉流,有利于維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而經脾靜脈插管轉流較經門靜脈插管轉流具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肝移植大鼠肝竇內皮細胞的損傷及PGE1對其的保護作用

    目的探討肝移植大鼠術后早期肝竇內皮細胞功能的改變及前列腺素E1(PGE1)對其的保護作用。方法用“兩袖套法”建立大 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其中A組為正常大鼠空白對照組,B組為正常大鼠供體肝移植手術對照組,C組為休克性大鼠供體肝移植實驗對照 組,D組為PGE1保護的休克性大鼠供體肝移植實驗組,每組各8只。肝移植各組(無特別說明均指受體)于術后6 h取血,檢測其血清 中的肝臟酶學(ALT、LDH)、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以及血漿內皮素(ET)水平,并取肝組織作常規(guī)病理學檢查,比較 各組有無差異。結果各移植組供肝冷保存時間及無肝期均接近,分別為(2±0.5) h和(15±3) min; B、D組術后6 h全部存活, 存活率100%; C組術后6 h存活5只,存活率62.5%。與C組比較,D組ALT、LDH、MDA、ET明顯降低(P<0.05),NO明顯升高(P<0.05 )。C組肝臟病理學檢查發(fā)現有明顯的組織學損害,而B、D組肝臟組織結構基本完好。結論肝移植可造成肝竇內皮細胞明顯損害,血 清NO和血漿ET水平可較好地反映肝竇內皮細胞的功能狀態(tài)。PGE1通過穩(wěn)定血流動力學和穩(wěn)定肝竇內皮細胞質膜,可減輕移植肝肝竇內 皮細胞的損害。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肘部高位動靜脈內瘺成形術在血液透析中的應用

    目的評價肘部高位動靜脈內瘺成形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2010年1月-2012年6月對89例血液透析患者進行肘部高位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觀察手術并發(fā)癥, 評價手術方法的適應證及有效性。 結果3例術后發(fā)生急性左心衰,5例術后發(fā)生吻合口血栓,2例出現腫脹手綜合征。87例患者內瘺成熟,血液透析效果良好。 結論采用肘部高位動靜脈內瘺成形術能有效進行血液透析,可作為血管條件欠佳的透析患者一種選擇。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下肢血管開放性損傷的診治(附25例報告)

    目的總結下肢血管開放性損傷的臨床特點,以提高其診斷和治療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1999~2001年收治的25例下肢血管開放性損傷患者的臨床表現、輔助檢查以及手術處理等特點,討論下肢血管開放性損傷的診治。結果25例患者經急診手術修補或重建血管,其中動脈損傷18例,動、靜脈聯(lián)合傷7例; 修復動脈缺損時5例使用大隱靜脈,5例使用人造血管。24例痊愈(96%),1例術后40天血管閉塞并失去隨訪。結論下肢血管開放性損傷應盡早明確診斷并行手術修補或重建血管,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殘率。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4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以手術為主綜合治療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目的 探討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手術取栓,并行大隱靜脈或脛前靜脈插管持續(xù)給藥的療效。方法 2004年12月~2006年3月,對13例下肢深靜脈急性血栓形成患者行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其中男5例,女8例;年齡24~49歲。發(fā)病至手術時間24~120 h,平均70 h。13例均為左下肢患病,4例為髂股型,其余均為混合型。左下肢明顯水腫,肢體皮膚顏色無改變,尚無動脈供血障礙。術前均經彩色超聲多普勒或靜脈順行造影確診,提示患肢深靜脈不顯影或長段低回聲血栓影,上界達髂股靜脈水平?;贾龃郑軓奖葘仍龃?~6 cm。術前均未放置下腔靜脈濾器。術后經大隱靜脈或脛前靜脈持續(xù)給予肝素與尿激酶 結果 13例手術均順利,無術中及術后死亡,亦無癥狀型肺栓塞發(fā)生。術后患肢均迅速消腫。術后2周行下肢靜脈彩色超聲多普勒檢查,10例全程基本通暢,3例存在髂股靜脈短段閉塞。獲隨訪3~18個月,平均9個月,13例均恢復勞動。除3例外髂骨靜脈短段閉塞者外,其余下肢無腫脹及淺靜脈曲張。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