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系統(tǒng)評價TERC基因對宮頸高級別病變(≥CINⅡ)的診斷價值。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截至2012年3月31日。按照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根據(jù)診斷性試驗準確性質量評價工具(QUADAS)評價質量后,采用Meta-Disc 1.4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最終納入12篇文獻,共7 894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TERC基因診斷宮頸高級別病變的合并靈敏度、特異度和診斷比值比分別為0.81[95%CI(0.80,0.82)]、0.83[95%CI(0.82,0.84)]和17.37[95%CI(8.77,34.41)]。結論 TERC基因單獨檢測宮頸高級別病變的診斷價值中等,可作為臨床診斷的一種輔助方法。
目的 評價系統(tǒng)性腹膜后淋巴結切除(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SL)與非系統(tǒng)性腹膜后淋巴結切除(unsystematic lymphadenectomy,USL)治療上皮性卵巢癌(EOC)的有效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循證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Evidence-Based Medicine Reviews,EBMR)、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等,檢索時限為1995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納入SL與USL比較治療上皮性卵巢癌的隨機對照試驗(RCT)或觀察性研究。采用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方法對納入研究進行資料提取和方法學質量評價后,用RevMan 5.0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共納入13個研究,22 796例患者,其中SL組5 420例,USL組17 376例。13個納入研究中,2個為RCT,11個為觀察性研究(其中2個數(shù)據(jù)來自美國國立癌癥中心的SEER數(shù)據(jù)庫)。2個RCT的結果顯示,與USL相比:① SL不能改善早期(FIGO Ⅰ~Ⅱ)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年無進展生存率(5-PFS)[OR=0.70,95%CI(0.40,1.22),P=0.21],但能改善晚期(FIGO Ⅲ~Ⅳ)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PFS[OR=0.62,95%CI(0.40,0.96),P=0.03];② SL不能改善早期[OR=0.84,95%CI(0.44,1.58),P=0.58]及晚期[OR=0.93,95%CI(0.64,1.37),P=0.73]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5-OS);③ SL也不能改善達到理想減瘤的早期[OR=0.84,95%CI(0.44,1.58),P=0.58]及晚期[OR=0.93,95%CI(0.64,1.37),P=0.73]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OS。觀察性研究的合并分析結果顯示,與USL相比:① SL不能改善早期[OR=0.38,95%CI(0.08,1.74),P=0.21]及晚期[OR=2.88,95%CI(0.95,8.72),P=0.06]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PFS;② 不論是否除外SEER的影響,SL均能改善早期[OR=0.54,95%CI(0.46,0.63),Plt;0.000 01;OR=0.59,95%CI(0.38,0.92),Plt;0.02]及晚期[OR=0.47,95%CI(0.43,0.52),Plt;0.000 01;OR=0.57,95%CI(0.42,0.77),P=0.000 2]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OS;③ SL不能改善達到理想減瘤的早期患者的5-OS[OR=0.32,95%CI(0.02,6.19),P=0.45],但能改善達到理想減瘤的晚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5-OS[OR=0.53,95%CI(0.32,0.88),P=0.01]。結論 SL有可能改善上皮性卵巢癌的5-PFS及5-OS。但由于缺乏足夠的RCT,SL對上皮性卵巢癌5-PFS及5-OS的影響仍不確定,需要開展更多RCT進一步明確。
目的 評價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復發(fā)上皮性卵巢癌(EOC)的作用,分析影響生存時間的因素。 方法 按Cochrane系統(tǒng)評價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循證醫(yī)學數(shù)據(jù)庫(EBMR)、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shù)據(jù)庫(CBM)、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CJFD)、清華同方等數(shù)據(jù)庫,并手工檢索相關領域雜志。檢索時間從1985年1月1日-2011年11月30日,查找手術治療復發(fā)EOC患者的回顧性、非隨機前瞻性、病例對照研究,由兩位研究者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評價質量并提取資料后,采用SPSS軟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結果 共納入48篇文獻(回顧性文獻40篇,非隨機前瞻性文獻7篇,病例對照研究1篇)共2 605例。簡單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滿意切除比例與中位生存時間回歸模型成立,有統(tǒng)計學意義(F=7.346,P=0.009),漿液性病理類型比例與中位生存時間回歸模型成立,有統(tǒng)計學意義(F=5.537,P=0.025),殘留病灶大小與中位生存時間回歸模型成立,有統(tǒng)計學意義(F=4.249,P=0.045),多重逐步線性回歸分析顯示僅有滿意切除比率對術后中位生存時間的影響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9)。 結論 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主要適用于鉑類敏感型可切除及孤立結節(jié)復發(fā)EOC患者,要獲得明確二次腫瘤細胞減滅術治療復發(fā)EOC對中位生存時間的影響,尚需進行大樣本隨機對照的研究。
目的探討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術后復發(fā)的分子機理,同時尋找預測抑制術后復發(fā)的治療藥物。 方法利用35例復發(fā)與41例未復發(fā)患者的基因表達譜數(shù)據(jù),尋找術后復發(fā)相關差異表達基因,并進行基因本體(gene ontology,GO)與生物學通路(pathway)富集分析,尋找相關的生物學功能與通路,同時利用Connectivity Map(cmap)數(shù)據(jù)庫區(qū)去預測可抑制HCC術后復發(fā)的潛在藥物分子。 結果發(fā)現(xiàn)HCC術后復發(fā)相關基因顯著富集到了“黏著斑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等相關通路中;同時發(fā)現(xiàn)了2個可能的潛在治療藥物“班布特羅”和“洛伐他汀”。 結論HCC術后復發(fā)相關基因涉及到“黏著斑信號通路”、“MAPK信號通路”等通路,且“班布特羅”以及“洛伐他汀”可能作為抑制HCC術后復發(fā)的潛在藥物。
目的系統(tǒng)評價伊立替康術前新輔助化療再聯(lián)合宮頸癌根治手術(RS)治療宮頸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計算機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0期)、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數(shù)據(jù)庫,搜集伊立替康+RS與單純RS/其他化療藥物新輔助化療+RS比較治療宮頸癌的臨床研究。由2位研究者獨立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后,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 結果共納入6個研究,包括4個隨機對照試驗(RCT)和2個臨床對照試驗(CCT),共596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RS組相比,伊立替康組能夠縮短手術時間[MD=–16.17,95% CI(–21.88,–10.46),P<0.000 01],減少術中出血量[MD=–39.56,95% CI(–51.96,–27.17),P<0.000 01],提高3年總生存率(OS)[OR=0.29,95% CI(0.15,0.57),P<0.000 3],降低宮頸旁浸潤率[OR=0.27,95% CI(0.12,0.60),P=0.001]和脈管癌栓發(fā)生率[OR=0.24,95% CI(0.09,0.61),P=0.003];但在術后淋巴結轉移率[OR=0.55,95% CI(0.29,1.03),P=0.06]和切緣陽性率[OR=0.33,95% CI(0.03,3.86),P=0.38]方面,兩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紫杉醇+RS相比,伊立替康組在臨床有效率[OR=1.58,95% CI(0.20,12.32),P=0.66]和Ⅲ度以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OR=2.27,95% CI(0.62,8.27),P=0.21]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結論INAC治療宮頸癌是有效且可耐受的。受納入研究的數(shù)量和質量限制,本研究結論尚需開展更多多中心、大樣本的高質量RCT進行驗證。
目的探討早期胃癌發(fā)生轉移的規(guī)律,為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提供思路。 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2月間安康市中心醫(yī)院收治并確診的早期胃癌患者118例,對8個可能與早期胃癌淋巴結轉移發(fā)生有關的因素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結果有無潰瘍、腫瘤大小、浸潤深度及有無淋巴管浸潤4個因素淋巴結轉移率分別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影響淋巴結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有潰瘍、腫瘤大小≥3 cm、浸潤深度至黏膜下層、有淋巴管浸潤(OR值分別為2.872、2.351、3.461、1.784,均P<0.05)。 結論早期胃癌發(fā)生淋巴結轉移與多因素有關,建議術前嚴格篩查,排除各危險因素并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
目的觀察頸動脈狹窄患者眼缺血表現(xiàn)的發(fā)生率,分析頸動脈狹窄程度及狹窄部位與眼缺血表現(xiàn)的相關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超聲及CT血管成像檢查確診為頸動脈狹窄的132例患者納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聲及CT血管成像檢查,明確其頸動脈狹窄程度和部位。詳細詢問患者眼科癥狀,行矯正視力、屈光度、眼壓、裂隙燈顯微鏡及眼底檢查確定是否存在眼缺血表現(xiàn)。分析頸動脈狹窄程度、部位與眼缺血表現(xiàn)的相關性。以頸動脈狹窄程度≤50%為輕度狹窄,>50%但≤75%為中度狹窄,>75%但≤99%為重度狹窄,100%為閉塞。 結果132例患者中,頸動脈狹窄程度為輕度狹窄16例,占12.1%;中度狹窄46例,占34.8%;重度狹窄50例,占37.9%;閉塞20例,占15.2%。頸動脈狹窄分布在頸外動脈21例,占15.9%;分布在頸內動脈46例,占34.8%;分布在頸內外動脈分叉處55例,占41.7%;分布在頸總動脈10例,占7.6%。伴有眼缺血表現(xiàn)并確診為眼缺血性疾病者54例,占40.9%。其中,視網(wǎng)膜中央或分支動脈阻塞5例,占9.2%;靜脈淤滯性視網(wǎng)膜病變13例,占24.1%;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例,占13.0%;缺血性視神經(jīng)病變19例,占35.2%;眼缺血綜合征10例,占18.5%。眼部癥狀包括一過性黑矇、視力減退、眼及眼眶周圍疼痛、視網(wǎng)膜出血及滲出、復視、虹膜紅變、眼內壓增高等。相關性分析發(fā)現(xiàn),頸動脈狹窄程度與眼缺血表現(xiàn)有明顯相關性(r=0.287,P=0.018);頸動脈狹窄部位與眼缺血表現(xiàn)無相關性(P>0.05)。 結論40.9%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可發(fā)生眼缺血表現(xiàn)。頸動脈狹窄程度與眼缺血表現(xiàn)有明顯相關性,頸動脈狹窄部位與眼缺血表現(xiàn)無相關性。
針對傳統(tǒng)超聲設備存在的交叉污染、樣本破碎不均勻等問題,本文研制了一種小型化、低成本的高強度聚焦超聲裝置。該裝置通過凹球面自聚焦型壓電陶瓷片產生超聲波,在聚焦區(qū)域形成空化效應,實現(xiàn)樣本裂解。首先,本文通過物理仿真證明裝置的可行性,然后制作功率可調的驅動電路,實現(xiàn)0~22.4 W聲功率輸出,最后進行石蠟包埋樣本脫蠟實驗驗證裝置的有效性。實驗結果表明,高強度聚焦超聲裝置的脫蠟效率和安全性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化學方法,與商用超聲儀器具有可比性。綜上,本文研發(fā)的高強度聚焦超聲裝置有望應用于自動化核酸提取和純化設備中,在樣本前處理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目的 系統(tǒng)評價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的療效和安全性。方法 計算機檢索CENTRAL(Cochrane圖書館2012年第5期)、MEDLINE、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數(shù)據(jù)庫,檢索時間從建庫截至2012年5月,同時手工檢索相關灰色文獻,查找腹腔鏡與開腹手術切除子宮治療婦科良性病的隨機對照試驗。由2位研究者按照納入排除標準篩選文獻、提取資料并評價質量后,采用RevMan 5.1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 納入22個RCT,共3 304例患者。Meta分析結果顯示:與開腹術相比,腹腔鏡子宮切除術的住院時間[MD=–2.31,95%CI(–3.03,–1.60),Plt;0.000 01]和術后恢復正?;顒拥臅r間更短[MD=–13.86,95%CI(–17.70, –10.03),Plt;0.000 01],術后發(fā)熱及其他非特異性感染發(fā)生率更低[OR=0.72,95%CI(0.54,0.95),P=0.02],但術中泌尿系損傷發(fā)生率更高[OR=2.41,95%CI(1.21,4.82),P=0.012]且手術時間延長[MD=20.27,95%CI(3.95,36.59),P=0.03]。兩組在術中腸道損傷、血管損傷、術后瘺管形成、術后排尿功能障礙及術后陰道殘端感染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方面,其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結論 本系統(tǒng)評價結果顯示,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婦科良性疾病在縮短住院時間及術后恢復正?;顒訒r間優(yōu)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且術后發(fā)熱及其他非特異性感染發(fā)生率更低,但術中泌尿系損傷發(fā)生率更高且手術時間更長。由于缺乏術后長期生活質量結局指標的結果,期待未來更多高質量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