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珊" 7條結果
  • 針穿刺軟組織變形預測模型研究

    配制了與人體軟組織性能相近的水凝膠人造軟組織。采用由光學平臺、相機及支架、相機光源等組成的圖像采集設備,記錄嵌入在軟組織內標識物的連續(xù)位移,研究穿刺過程中軟組織的變形規(guī)律。在分析標識物在X方向和Y方向上位移的基礎上,基于反向傳播(BP)神經網絡,建立標識物在Y方向上的神經網絡模型。通過與實驗數(shù)據對比,神經網絡模型的擬合度在95%以上,有效數(shù)據的最大相對誤差控制在30%,最大絕對誤差為0.8 mm,能夠較好地定量預測穿刺過程中軟組織的變形。研究結果可有效提高軟組織針穿刺靶點精度。

    發(fā)表時間:2017-01-17 06:1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先天性雙主動脈弓微創(chuàng)外科治療

    目的總結先天性雙主動脈弓(double aortic arch,DAA)行腋下縱行小切口手術治療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中國醫(yī)學科學院阜外醫(yī)院小兒心臟外科中心2016年10月—2021年8月行腋下縱行小切口手術治療DAA患兒的臨床資料。結果 共納入15例患兒,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齡3~61(20.00±18.80)個月,包括8例DAA和7例DAA合并左主動脈弓中斷伴纖維連接患兒。13例患兒采用左腋下縱切口路徑;2例患兒采用右腋下縱切口路徑,其中1例患兒因合并膜周型室間隔缺損,經右腋下縱切口在體外循環(huán)下同期行修補手術。所有患兒均順利完成手術,梗阻癥狀明顯緩解,未出現(xiàn)與手術相關并發(fā)癥及圍手術期死亡病例。手術時間30~192(61.93±40.19)min,術后呼吸機支持時間2~9(5.33±2.53)h,ICU停留時間18~124(51.00±38.07)h,總住院時間8~21(12.67±3.42)d。中位隨訪時間6(3,9)個月,患兒癥狀基本消失,生長發(fā)育正常。結論腋下縱行小切口手術治療DAA是一種安全、有效且美觀的手術路徑。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帶蒂皮瓣修復小兒面部畸形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11: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單中心治療結果

    目的分析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手術治療結果。方法回顧性分析 2014~2019 年在本中心行外科手術治療的 98 例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64 例、女 34 例,中位手術年齡 3.0(1.5,7.0)個月,中位體重 5.0(4.0,6.0)kg。術前肺靜脈梗阻 23 例(23.5%)。傳統(tǒng)手術技術治療 92 例(93.9%),Sutureless 技術治療 6 例(6.1%)。采用Cox 回歸模型分析數(shù)據。結果中位隨訪時間 26.50(5.75,44.25)個月。術后死亡 9 例(9.2%);低體重(P=0.013)、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P=0.007)為術后死亡的相關因素。8 例出現(xiàn)術后肺靜脈梗阻(8.2%);低體重(P=0.042)及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P=0.002)為術后肺靜脈梗阻的相關因素。結論本中心外科手術治療心上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取得較滿意的近中期結果。合并低體重、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的病例預后較差。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改良 Sutureless 技術治療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

    目的介紹一種改良 Sutureless 技術及其治療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手術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阜外醫(yī)院小兒心外科 2014—2019 年行改良 Sutureless 技術治療 11 例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 4 例、女 7 例,中位手術年齡 1.4(0.3,27.0)個月,中位體重 4.3(3.5,8.5)kg。心上型 6 例(54.5%)、心下型 5 例(45.5%)。術前重度肺動脈高壓 5 例(45.5%),術前肺靜脈梗阻 3 例(27.3%)。并將其手術治療結果與同期行傳統(tǒng)手術方法治療的 10 例患兒進行比較。結果中位隨訪時間 12(1~65)個月。隨訪期間,改良 Sutureless 組未出現(xiàn)死亡及術后肺靜脈梗阻事件,在圍術期資料及免除再梗阻等方面均較傳統(tǒng)手術組顯示出優(yōu)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改良 Sutureless 組術后生存優(yōu)于傳統(tǒng)手術組(P=0.049)。結論包括“先部分縫合再切開”及“肺靜脈內膜外翻擴大開口”等創(chuàng)新點的改良 Sutureless 技術,是一種治療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的安全可靠的方法,術后近期效果良好。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治療晚期胸腰椎轉移瘤

    目的 通過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比較,探討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治療晚期胸腰椎轉移瘤的療效。方法 回顧分析2017年6月—2021年1月收治且符合選擇標準的57例晚期胸腰椎轉移瘤患者臨床資料。其中,26例接受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機器人組),31例接受傳統(tǒng)開放手術(傳統(tǒng)組)。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shù)、病變節(jié)段、原發(fā)腫瘤部位以及術前Tokuhashi評分、Tomita評分、脊柱腫瘤不穩(wěn)定評分(SINS)、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shù)(ODI)、Karnofsky評分、神經功能Frankel分級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重癥監(jiān)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觀察時間、輸血情況、并發(fā)癥情況以及生存時間,基于術后4 d內CT參照Gertzbein-Robbins分級標準評價植釘準確性,采用VAS評分、ODI、Karnofsky評分、Frankel分級評價患者疼痛、功能及生活質量恢復情況。結果 術中機器人組及傳統(tǒng)組分別植入257、316枚螺釘,兩組植釘準確性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傳統(tǒng)組相比,機器人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ICU觀察時間縮短,術中失血量、術后引流量減少,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住院費用、輸血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32個月,平均14個月。兩組術后7 d VA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術后1、3個月機器人組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機器人組術后ODI變化值優(yōu)于傳統(tǒng)組(P<0.05),術后Karnofsky評分變化值、Frankel分級變化情況與傳統(tǒng)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機器人組中位總生存時間為13個月[95%CI(10.858,15.142)個月],傳統(tǒng)組為15個月[95%CI(13.349,16.651)個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561,P=0.454)。結論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骨科機器人輔助下經皮固定小切口減壓術治療晚期腰椎轉移瘤患者能縮短手術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失血及術后輸血,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密集人群體溫快速精準測量方法研究

    目的研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期間密集人群體溫快速精準測量方法。方法2020 年 1 月 27 日—2 月 8 日分別在 4~6℃(n=152)、7~10℃(n=103)、11~25℃(n=209)環(huán)境下,對受檢者分別使用 2 種非接觸式電子體溫槍(分別簡稱為“藍槍”和“紅槍”)測量額部、前臂內側、頸部體溫,同時以水銀體溫計測量的腋下體溫為金標準,比較測量結果的差異。結果在 7~10℃ 環(huán)境下,藍槍額部、紅槍額部、水銀體溫計體溫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藍槍額部、前臂內側、頸部體溫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紅槍額部與前臂內側體溫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紅槍額部與頸部體溫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 11~25℃ 環(huán)境下,藍槍額部、紅槍額部、水銀體溫計體溫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藍槍額部與前臂內側體溫值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藍槍額部與頸部體溫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紅槍額部、前臂內側、頸部的體溫值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按照說明書,藍槍可允許的波動范圍為 0.3℃,紅槍可允許的波動范圍為 0.2℃,2 種產品不同測量部位的測量均數(shù)差值均在可允許的波動范圍內,因此,7~25℃ 環(huán)境下體溫值差異無臨床意義。在 4~6℃ 環(huán)境下,藍槍與紅槍體溫值測出率分別為 2.2% 和 19.1%。結論在 7~10、11~25℃ 環(huán)境下,上述 2 種非接觸式體溫槍測量不同部位的體溫與金標準水銀體溫計測量體溫值比較差異均無臨床意義,可推廣使用非接觸式電子體溫槍進行快速體溫篩查,但為保持體溫測量人員與受檢者之間的最大距離,減少交叉感染風險,推薦選擇前臂內側進行體溫測量。在 4~6℃ 環(huán)境下,上述 2 種體溫槍測出率均低,不能用于快速體溫篩查。

    發(fā)表時間:2020-05-26 02: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1頁 上一頁 1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