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邱志兵" 17條結果
  • IABP輔助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冠心病合并嚴重左心室功能不全

    目的 總結嚴重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輔助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ffpump CABG)的臨床經驗,以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方法 66例嚴重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男48例,女18例;年齡68.4±10.3歲;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29.6%±5.3%。所有患者均在選擇性IABP輔助下行offpump CABG。根據IABP置入的時間不同,將66例患者分為兩組,術前IABP置入組:34例,于術前麻醉誘導后置入IABP;術后IABP置入組:32例,在手術完成后置入IABP?;仡櫡治銎渑R床資料、手術資料、手術結果。結果  66例患者中每例移植血管3.4±0.7支,采用乳內動脈(IMA)66例,且全部吻合于左前降支,采用大隱靜脈(SV)64例,橈動脈(RA)5例,吻合于除左前降支以外的所有冠狀動脈。于術后15~48 h均順利停用IABP;圍術期死亡1例,于術后29 d發(fā)生低心排血量綜合征合并腎功能衰竭,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所有患者應用IABP后血流動力學和血氣指標明顯改善,連續(xù)心排血量(CCO)、心臟指數(CI)、混合靜脈血氧飽和度(SvO2)、有創(chuàng)動脈收縮壓(SABP)、有創(chuàng)平均動脈壓(MABP)較術前明顯升高,而毛細血管楔壓(PCWP)較術前明顯降低(Plt;0.05)。術前置入IABP組術后住ICU時間、室性心律失常和低心排血量發(fā)生率短于或低于術后置入組(Plt;0.05)。隨訪60例,隨訪時間1個月~3年,失訪5 例。隨訪期間無心絞痛復發(fā),無心肌梗死發(fā)生,心功能分級(NYHA)Ⅰ~Ⅱ級51例,Ⅲ級9例。無晚期死亡。 結論 合理使用IABP,使嚴重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施行off-pump CABG有良好的近期效果,該方法是可行的。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血管外膜和膠原分布對內膜增生及血管重塑的影響

    目的 動態(tài)觀察移植靜脈再狹窄動物模型中血管外膜和膠原的變化,以評價血管外膜和膠原對內膜增生和血管重塑的影響。 方法 長白豬18只,建立豬移植靜脈再狹窄模型,術后隨機分為3組,術后7d組,術后30d組和術后45d組,每組6只;未移植前的大隱靜脈作為對照組。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觀察各組血管成分結構、外膜細胞密度、增生指數和膠原的動態(tài)變化。 結果 術后7d組新生內膜形成并增厚,外膜厚度和細胞密度增大,外膜和新生內膜中膠原增多,血管腔面積減少,但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F=2.03,P=0.091),而剩余狹窄率逐漸增大(F=5.16,P=0.033),重塑指數和外彈力板圍繞面積(EELA)稍有增大。術后30d組新生內膜明顯增厚,外膜厚度和細胞密度達最大,新生內膜中含大量膠原,呈進行性增多趨勢,外膜中膠原含量達最大,管腔面積和內膜彈力板圍繞面積(IELA)明顯減小,剩余狹窄率較對照組明顯增大(F=6.63,P=0.018),重塑指數和EELA較術后7d組明顯減小。術后45d組新生內膜增厚達最大,外膜細胞密度較術后30d組減?。‵=6.91,P=0.015),新生內膜中膠原含量達最大,外膜中膠原含量較術后30d組減少,并見局部纖維化;管腔面積、重塑指數、IELA和EELA達最小,剩余狹窄率達最大。 結論 移植血管再狹窄是內膜增生和血管重塑共同作用的結果。血管外膜的增厚、纖維化及膠原的重排對內膜增生和血管重塑起著重要作用,參與并促進了移植血管再狹窄的發(fā)生過程。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09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的外科治療

    目的 探討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外科治療經驗、手術時機、方式,以提高手術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近8年來外科手術治療的29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的臨床資料和隨訪結果。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外科手術治療的主要原則為切除內膜撕裂、易破裂的部分主動脈,修復剝離內膜,再用人工血管移植成形或置換,再建主動脈管道,同期處理合并的心瓣膜、心肌缺血病變。 結果 全組急診手術13例,亞急診(限期)手術16例。術后早期死亡2例(6.9%) ,其中1例術后死于嚴重心律失常,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術后二次開胸止血6例,發(fā)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例,延遲蘇醒4例,急性腎功能衰竭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均經相應的處理治愈出院。隨訪24例(88.9%) ,隨訪時間23.6±10.1個月,1例行Bentall手術后16個月發(fā)生心內膜炎伴腦出血死亡,1例全弓置換+升主動脈置換術后26個月猝死,其余患者生活質量良好。 結論 盡早手術是降低急性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病死率的關鍵,根據夾層破口的位置、累及范圍、主動脈瓣及根部增寬情況來選擇相應的術式,以簡化的手術、良好的療效為原則。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16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巨大左心室心臟瓣膜置換術后左心室重構的臨床觀察

    目的觀察巨大左心室患者心瓣膜置換術后左心室重構的變化。方法回顧性分析92例巨大左心室患者行心瓣膜置換術的臨床資料,對比分析術前、術后不同時間心臟超聲心動圖(UCG)檢查結果和心功能變化。結果全組無手術死亡。術后2周和2個月左心室舒張期末內徑(LVEDD)、左心室收縮期末內徑(LVESD)、左心房內徑(LA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短軸縮短率(LVFS)、每搏量(SV)和心胸比率均較術前減小或降低(P〈0.05);術后2個月LVEDD和LAD較術后2周進一步縮?。≒〈0.05)。術后早期心功能較術前下降,術后2個月心功能恢復達Ⅱ級的患者(38例,41.3%)較術前(5例,5.4%)明顯增多。結論心瓣膜置換術對巨大左心室心瓣膜病患者術后左心室重構的早期影響明顯,術后左心室、左心房明顯縮小,但必須加強術后心功能維護,預防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人工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外科治療

    目的探討人工心臟瓣膜心內膜炎(PVE)再次外科手術指征、手術時機和手術治療要點。方法2000年2月至2005年7月,手術治療PVE患者18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表現、治療經過和預后情況。結果術后早期死亡3例(16.7%),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2003年以后手術的11例患者無手術死亡。術后發(fā)生呼吸功能不全6例,腎功能不全2例,經相應的處理治愈。隨訪15例,隨訪時間1個月至5年,PVE再次復發(fā)1例,經內科治療無效,死于全身衰竭;其余14例患者均治愈,恢復正常工作;心功能Ⅱ級12例,Ⅲ級2例。結論PVE的外科治療風險大,死亡率高,而正確掌握手術指征、把握手術時機、徹底清除感染組織和圍術期正確應用抗生素是保障PVE再手術治療成功的關鍵。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非體外循環(huán)下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左冠狀動脈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變

    目的總結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OPCAB)對左冠狀動脈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變患者的治療經驗及體會。方法對33例左冠狀動脈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變患者施行了OPCAB,用左乳內動脈作為移植血管與左前降支進行吻合,大隱靜脈作為移植血管分別與回旋支、右冠狀動脈/后降支、對角支和鈍緣支進行吻合。結果每例患者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平均3.4支。無手術死亡,無圍手術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腎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fā)癥,術后心絞痛均消失。結論OPCAB治療左冠狀動脈主干合并3支血管病變的高危冠心病患者是可行、有效的,手術損傷小;而積極的術前準備、主動脈內球囊反搏的應用、正確的手術方法和配合、建立一支熟練快速的應急隊伍是確保手術成功的關鍵。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5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153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

    目的 總結 15 3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患者無手術死亡的治療經驗?!》椒ā』仡櫺苑治鼋?年來 15 3例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臨床資料、手術方法、手術結果?!〗Y果 全組無手術死亡。每例平均移植旁路血管 3.1支 ,全組無圍手術期心肌梗死、呼吸衰竭、肝腎功能衰竭等并發(fā)癥 ,14 1例患者術后 4~ 6小時拔除氣管內插管 ,86例患者未輸庫血 ,術后心絞痛均消失。所有患者均獲隨訪 ,隨訪時間 2~ 4 2個月 ,無晚期死亡。1例患者于術后 1年 6個月出現活動后胸悶、心絞痛 ,其余患者癥狀均消失 ,活動量明顯增加 ,心功能改善?!〗Y論 非體外循環(huán)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安全、有效 ,術后并發(fā)癥少 ,正確掌握其手術適應證、手術技巧和圍術期處理 ,是確保手術療效的關鍵。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2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二尖瓣置換術聯合DeVega成形術的療效分析

    目的 分析和評價對風濕性心臟病二尖瓣病變行二尖瓣置換術聯合DeVega成形術的治療效果。方法 將60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28例二尖瓣置換術聯合DeVega成形術;對照組:32例同期進行的單純二尖瓣置換術;回顧性分析患者的術前、術中、術后臨床資料及心功能恢復和并發(fā)癥等情況。結果 觀察組術后恢復順利,無嚴重并發(fā)癥,心功能明顯改善,未發(fā)生急性右心功能不全,且術后輔助呼吸時間較對照組短。結論 二尖瓣置換術聯合DeVega成形術有利于術后患者心功能恢復,對提高二尖瓣置換術的早期和晚期手術效果有重要意義。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心臟不停跳心瓣膜置換術45例

    目的 探討心臟不停跳心瓣膜置換術的手術方法、氣栓的預防和心肌保護作用. 方法在心臟不停跳、淺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行心瓣膜置換術45例,其中二尖瓣置換術(包括再次二尖瓣置換術4例)39例,主動脈瓣置換術2例,雙瓣膜置換術4例. 結果無手術死亡,無術后腦部并發(fā)癥及嚴重低心排血量. 結論心臟不停跳下行心內直視術有良好的心肌保護作用.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6: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GAL)信號通路在豬靜脈橋血管早期再狹窄模型中的表達及作用

    目的 研究中性粒細胞明膠酶相關脂質運載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信號通路在豬靜脈橋早期再狹窄模型中的表達及其作用機制,從而探索 NGAL 信號通路在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術后靜脈橋血管早期再狹窄發(fā)生中的作用及相關機制。 方法 選擇健康的普通長白豬 18 只,體重 25~30 kg。對豬靜脈橋再狹窄模型建立前、建立后 7 d、14 d、30 d 共 4 個時間點的靜脈橋標本進行檢測,并與未移植的大隱靜脈進行對比,采用蘇木素-伊紅(HE)染色,Masson 染色,免疫組織化學等方法,觀察靜脈橋血管內膜增生、平滑肌細胞遷移和血管重塑的情況,并對 NGAL、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MMP2、組織金屬蛋白酶抑制劑(TIMP)1等因子在不同橋血管中的表達變化情況進行檢測。 結果 通過 HE 與 Masson 染色,隨著建模時間的推移,橋血管膠原基質逐漸降解,肌纖維增厚并向內膜遷移,血管重塑,導致橋血管的狹窄。通過免疫組織化學結果可以看出,動物模型中 NGAL、MMP9、MMP2 因子在正常靜脈橋血管中極少表達甚至不表達。建模后第 14 d 血管中膜層開始出現 NGAL 表達,第 30 d 中膜層 NGAL 表達達到高峰,并且內膜層開始出現表達。MMP9、MMP2 在建模后第 7 d 開始出現表達,表達高峰出現在建模第 14 d,30 d 后表達趨于正常水平。正常血管壁 TIMP1 表達較少,建模后第 14 d 血管中的表達達到高峰。 結論 NGAL、MMP9、MMP2、TIMP1 等因子可能參與了橋血管早期再狹窄的形成,NGAL 作為起始因子,導致 MMP9、MMP2 的表達增加,參與基質的降解和平滑肌細胞向內膜遷移。TIMP1 等作為負性因子,對維持自身平衡可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發(fā)表時間:2018-05-02 02:3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