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纖支鏡經口引導氣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237例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患者,隨機分為纖支鏡經口引導氣管插管組(纖支鏡組)125例和喉鏡經口引導氣管插管組(喉鏡組)112例,分別在纖支鏡和喉鏡引導下按常規(guī)進行氣管插管術。結果:纖支鏡組和喉鏡組一次獲得插管成功率分別為984%和920%(P<005),平均插管時間分別為(613±391) min 和(926±415) min(P<005)。纖支鏡組有5例患者出現(xiàn)咽喉部少量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40%;喉鏡組共有12例發(fā)生并發(fā)癥,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107%(P<005),其中齒、舌、咽或喉部損傷6例,反射性嘔吐致誤吸2例,單側肺通氣1例,插入食管2例,心跳呼吸驟停1例。結論:纖支鏡經口引導氣管插管在慢阻肺合并重度呼吸衰竭救治中是一種簡便快速、成功率高和并發(fā)癥少的有效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rough mouth in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Two hundreds and thirtyseven cases of severe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t random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group and laryngoscope group), 125 cases were intubated through mouth und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e others were intubated through mouth by laryngoscope. 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s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98.4% and 92.0% in two groups respectively (P <005), the mean intubation timewere (613±391) min and (926±415) min respectively ( P < 005), 4 cases in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group appeared a little blood in throat,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32% 12 cases in the laryngoscope group had complications,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07%( P< 005). Among it, 6 cases had the injury of tooth, tongue, gullet and larynx.The cases of reflexvomiting were 2,pulmonary ventilation by single lung were 1, intubation in esophagus were 2, cardiopulmonary arrest were 1.Conclusions:Endotracheal intubation under fiberoptic bronchoscope through mouth was accurate, the fewer complications and effective for patients, and could be used widely in clinical applications.
目的 探討自制支氣管鏡導管———改良人工氣道在支氣管鏡介入治療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將126 例患者分為3 組: 常規(guī)支氣管鏡檢查治療組( 常規(guī)組) 、無痛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組( 無痛組) 及經改良人工氣道下行無痛支氣管鏡介入治療組( 改良組) 。3 組患者均先予2% 利多卡因5 mL霧化吸入行表面麻醉, 建立靜脈通道, 多參數(shù)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血壓、呼吸、心率及指氧飽和度。無痛組( n= 40) 患者在常規(guī)組( n = 45) 基礎上術前靜脈推注咪達唑侖0. 06 mg/kg 和芬太尼1 μg/kg, 改良組( n=41) 在無痛組基礎上以支氣管鏡引導經口腔置入改良人工氣道, 然后經改良人工氣道進行支氣管鏡檢查和治療。3 組患者皆測定術前及術中的血壓、心率, 然后計算其波動值。觀察患者體動、短暫呼吸抑制情況及術后感受、反應, 同時對醫(yī)師操作過程的便捷程度進行評估。結果 無痛組血壓較術前有所下降, 改良組血壓波動值與常規(guī)組無明顯差異( P gt;0. 05) 。3 組術中心率皆有所上升, 常規(guī)組與改良組比較無明顯差異( P gt;0. 05) 。無痛組、改良組患者體動情況及術后痛苦記憶少于常規(guī)組( P lt;0. 05) 。3 組患者出現(xiàn)呼吸抑制情況無明顯差異( P gt; 0. 05) 。醫(yī)師操作過程中的便捷程度及舒適感改良組優(yōu)于常規(guī)組和無痛組( P lt;0. 05) 。結論 經改良人工氣道在支氣管鏡介入治療操作安全性與常規(guī)支氣管檢查治療相當, 但其術中體動及術后痛苦記憶明顯少于常規(guī)支氣管鏡檢查, 醫(yī)師操作過程中的便捷程度及舒適感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支氣管鏡檢查治療組,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摘要】 目的 總結纖維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術治療良性氣道狹窄的療效及安全性。 方法 2009年7月-2009年11月對11例良性氣道狹窄患者,根據(jù)狹窄部位、范圍、長度進行纖維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術,并對術前、術后狹窄段支氣管直徑、FEV1、FVC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 治療后所有患者憋氣、氣促等癥狀均有明顯的緩解,支氣管管徑明顯增大、FEV1、FVC明顯改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 結論 纖維支氣管鏡下球囊擴張術治療良性氣道狹窄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目的:探討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的臨床特點、治療及預后。方法:對本院在2005年11月至2008年4月間收治的79例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大多有肺部基礎疾病,臨床表現(xiàn)缺乏特異性,本組誤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發(fā)作4例、左心衰2例、支氣管哮喘1例。氣胸類型: 張力性氣胸47例(72.1%),閉合性氣胸11例,交通性氣胸21例。采用以肋間閉式引流的為主的治療措施,效果好。結論:老年人自發(fā)性氣胸大多有肺部基礎疾病, 易誤診,氣胸的類型以張力性氣胸多見,治療多需排氣減壓術,及早的排氣減壓可望緩解癥狀,縮短肺復張時間,減少患者住院天數(shù), 降低死亡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目的:評價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NIPPV)在救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對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入選的47例COPD急性加重期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使用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呼吸機面罩輔助通氣, 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動態(tài)觀察NIPPV治療前和治療后2 h、8 h、1 d及3 d動脈血氣、神志、治療后患者的轉歸,NIPPV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結果:本組47例患者中,41例經NIPPV治療2 h、8 h、1 d及3 d后與治療前比較,PaO2明顯升高Plt;0.01,PaCO2明顯降低Plt;0.01,pH明顯升高Plt;0.01,均脫機出院,有效率達87.23%(41/47);6例改為有創(chuàng)通氣,其中3例經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治療后脫機成功,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死亡,2例自動出院.結論:雙水平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對有選擇的COPD急性加重期并嚴重呼吸衰竭患者治療療效確切,它能迅速緩解病情,減少患者的氣管插管和氣管切開以及相應的并發(fā)癥,提高生活質量。
目的 比較經鼻高流量氧療(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與無創(chuàng)機械通氣(non-invasive ventilation,NIV)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簡稱新冠肺炎)所致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5日—2020年3月10日武漢紅十字會醫(yī)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所致的ARDS患者68例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分為HFNC組36例和NIV組32例。所有患者均給予基礎疾病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預防繼發(fā)性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NIV組同時給予NIV治療,HFNC組同時給予高流量濕化氧療,比較兩組呼吸與循環(huán)參數(shù)、舒適度與耐受性、并發(fā)癥等指標。結果 在治療3天、治療1周、治療2周后,兩組患者呼吸頻率(respiratory rate,RR)低于同組治療前,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脈搏血氧飽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2)、氧合指數(shù)(PaO2/FiO2)高于同組治療前(均P<0.05),且治療效果呈時間依賴性關系。但不同時間點HFNC組與NIV組患者RR、PaO2、SpO2、PaO2/FiO2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2周內,HFNC組患者舒適度、呼吸困難、耐受性評分低于NIV組(均P<0.05),而胃脹、口干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NIV組(11.11%比37.50%,P<0.05)。兩組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率、病死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HFNC與NIV均能有效改善新冠肺炎所致ARDS患者呼吸與循環(huán)參數(shù),而HFNC具有更好的舒適性與耐受性,能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目的 分析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癥患者的臨床特征,以期總結出適合基層醫(yī)院實施的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方案。 方法 搜集 6 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癥患者發(fā)病初期的臨床癥狀、實驗室檢驗結果、影像學資料以及在各級醫(yī)院的診療經過,找出其共有的臨床特征。 結果 6 例患者均有禽類接觸史,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咳痰等癥狀;血常規(guī)中白細胞和(或)淋巴細胞計數(shù)顯著降低,血小板計數(shù)降低,血生化中血磷、血鈣均降低;胸部 CT 檢查均提示以下肺為主、雙肺受累、進展迅猛的滲出和實變病灶,以及不同程度的胸腔積液;初期的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均無效。 結論 人感染 H7N9 禽流感重癥患者具有高熱、咳嗽的癥狀,特征性的白細胞、淋巴細胞計數(shù)降低,迅猛進展的病情變化,典型的 CT 影像特征,以及禽類接觸史。這些臨床特征和流行病學史有助于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目的分析探討小中劑量糖皮質激素在人感染 H7N9 禽流感中的初步臨床應用效果,并探索激素使用的時機和療程。方法收集遂寧市中心醫(yī)院 2017 年 1 月 25 日至 2017 年 5 月 12 日收治的 8 例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患者資料,納入 5 例使用激素的危重癥患者。觀察患者接受激素治療后的疾病轉歸,包括臨床表現(xiàn),感染指標(血白細胞、C 反應蛋白、血清降鈣素原),炎癥指標(CK、HBDH、LDH),體溫變化,氧合改善情況(SpO2/FiO2),呼吸機脫機情況,以及預后。結果5 例患者均為重癥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患者,1 例女性,4 例男性,中位年齡 58.0 歲,2 例死亡,3 例存活。5 例患者發(fā)病至入院時間中位數(shù) 4 d;發(fā)病至確診時間中位數(shù) 8 d,入傳染病 ICU 時間為入院后第 3 d(中位數(shù))。第 1 次接受系統(tǒng)性激素治療在入院后第 11 d(中位數(shù)),持續(xù)時間 4 d(中位數(shù))。在病情加重初期使用激素可以使 HBDH 和 LDH 下降,患者氧合狀態(tài)好轉。第 2 次接受系統(tǒng)性激素治療在入院后第 26.5 d(中位數(shù)),持續(xù)時間 9 d(中位數(shù)),存活患者氧合狀態(tài)有不同程度改善(SpO2/FiO2 比值有所升高),并在此階段脫離呼吸機支持。結論對于人感染 H7N9 禽流感患者,小中劑量激素或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炎癥水平,提高患者氧合指標,促進患者脫離呼吸機支持。小中劑量激素可在病情加重初期,炎癥峰值過后或同期,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發(fā)病 10~14 d 以內開始使用;或可在患者氧合狀態(tài)得不到明顯提升時(難以用其他原因解釋)加用,可在呼吸機脫機困難、膿毒性休克、難以解釋的反復發(fā)熱時使用,使用約 10~14 d 或使用至血清 HBDH、LDH 水平再次降低。以上推論還需進一步增加樣本量或設立較大型對照研究來證實。
目的了解不同急性加重頻率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的呼出氣一氧化氮(FeNO)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水平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效果的預測作用。方法選取 2017 年 2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遂寧市中心醫(yī)院就診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 127 例,依據(jù)過去 1 年里急性加重次數(shù)及治療方案分為 4 組: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治療組 34 例,頻發(fā)急性加重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組 31 例,非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治療組 30 例,非頻發(fā)急性加重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組 32 例。治療前及治療第 10 天分別檢測患者 FeNO、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及慢阻肺評估測試(CAT)評分、白細胞介素-8(IL-8)濃度,比較治療前后組內及組間差異。結果4 組患者治療后第 10 天 CAT 評分、FeNO、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IL-8 水平較治療前均有顯著改善(均 P<0.05)。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治療組、頻發(fā)急性加重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組治療第 10 天與治療前相比,F(xiàn)eNO、嗜酸性粒細胞百分比、IL-8 的下降幅度大于非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治療組和非頻發(fā)急性加重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組,且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治療組治療前后上述指標的的下降幅度大于頻發(fā)急性加重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 P<0.05)。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治療組 CAT 評分改善程度大于其余 3 組(均 P<0.05)。非頻發(fā)急性加重糖皮質激素組與非頻發(fā)急性加重非糖皮質激素治療組之間 CAT 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頻發(fā)急性加重表型慢阻肺患者氣道炎癥程度更明顯,F(xiàn)eNO 可反映頻發(fā)急性加重慢阻肺患者氣道炎癥水平并評估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