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王亮" 19條結果
  • 化學遺傳和光遺傳癲癇發(fā)作模型研究進展

    動物模型是癲癇機制研究的重要載體,目前廣泛應用的是化學性驚厥劑和電刺激模型,這些癲癇模型雖能模擬部分癲癇發(fā)作的癥狀和病理過程,但與人類的癲癇發(fā)作仍有很大差異。隨著化學遺傳和光遺傳技術在神經科學中的廣泛應用,使得特異性操控不同種類的神經元活動得以實現(xiàn),已有研究利用光遺傳或化學遺傳的方法去構建癲癇發(fā)作模型,克服化學性驚厥劑和電刺激模型的局限性,便于更好地研究癲癇的神經環(huán)路機制。

    發(fā)表時間:2021-06-24 01:2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關注早產兒視網膜病變自然退行的研究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ROP)已成為全球首位兒童致盲性眼病,近年對其急性期病變的認識和治療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ROP患兒中大多數(shù)病變可自然退行,目前對自然退行規(guī)律的了解卻十分有限。自然退行后雖然眼底形態(tài)明顯改善,但患兒長期的視功能預后不容樂觀。隨著熒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斷層掃描成像及其血管成像等影像技術的深度應用,將幫助臨床進一步認識ROP自然退行的本質。加大ROP自然退行的研究,對合理安排經濟高效的篩查時機,制定科學化、個體化的治療和隨訪方案,改善患兒視功能預后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預防小兒腹部Ⅲ類切口感染247例體會

    發(fā)表時間:2016-08-28 04:08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鞏膜外墊壓聯(lián)合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硅油眼視網膜脫離的臨床分析

    目的 研究鞏膜外墊壓手術聯(lián)合視網膜激光光凝對硅油眼視網膜脫離的治療效果。 方法 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用鞏膜外墊壓聯(lián)合視網膜光凝手術治療36例硅油眼視網膜脫離的視網膜復位效果。 結果 全部患者均順利完成鞏膜外墊壓手術及隨后的視網膜激光光凝,行鞏膜外放液5只眼,手術中未發(fā)生視網膜嵌頓、眼內出血和眼壓顯著升高等并發(fā)癥;手術后1周視網膜復位21只眼(58.33%),剩下15只眼1個月后復位7只眼(19.44%),視網膜脫離總復位率為28只眼(77.77%);未復位8只眼(22.23%),改用玻璃體切割手術方式,視網膜成功復位;6個月后取出硅油,隨訪6個月視網膜無脫離或者脫離范圍增加;手術后眼壓≥30 mm Hg (1 mm Hg=0.133 kPa)3只眼,≥20 mm Hg 7只眼,對癥治療1周后眼壓均恢復到正常范圍。 結論 鞏膜外墊壓聯(lián)合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硅油眼視網膜脫離,手術簡單,復位率高,可為硅油眼視網膜脫離首選手術方式,對于鞏膜外墊壓手術失敗和復雜的硅油眼視網膜脫離,應當選擇玻璃體切割手術方式。

    發(fā)表時間:2016-09-07 02:3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超選擇性腎動脈栓塞術治療經皮腎鏡取石術后遲發(fā)性大出血

    目的分析經皮腎鏡取石術(PCNL)后遲發(fā)性大出血的原因、特征,并評價超選擇性腎動脈栓塞術對其的治療價值。 方法回顧性分析2005年4月-2013年6月28例接受PCNL后大出血患者接受超選擇性腎動脈栓塞術的臨床資料。 結果28例患者出血多表現(xiàn)為間歇性反復發(fā)作,內科保守治療無效后,接受超選擇性腎動脈造影加栓塞治療,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隨訪6~62個月,平均41.6個月,無血尿及其他并發(fā)癥。 結論選擇性腎動脈栓塞術是治療PCNL術后遲發(fā)性大出血安全、有效的手段,可作為保守治療無效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法。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雌激素對視網膜主要細胞功能的影響

    雌激素通過與雌激素受體(ER)結合而發(fā)揮生理功能, ER亞型和特異性激動劑和拮抗劑的研究進展為進一步認識雌激素作用機制提供了可能。雌激素可能通過對視網膜血管內皮細胞、色素上皮細胞、神經節(jié)細胞、光感受器細胞和Müller細胞等主要視網膜細胞功能的影響, 改善血視網膜屏障、保護視網膜光感受器細胞、視神經, 減輕氧化應激反應對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損害。詳盡研究ER各亞型在視網膜主要細胞的分布及特異性激動劑和拮抗劑對這些細胞的作用將為眼底病的防治開拓一個新的領域。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的介入治療及早中期隨訪結果

    目的 總結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介入治療的臨床經驗,探討其病因、適應證及術后早、中期隨訪結果。方法 自2009年11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醫(yī)院共收治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52例,其中男44例、女8例,年齡(53.8±13.5) 歲 。術前癥狀為胸背疼痛46例,聲音嘶啞5例。急性23例,慢性29例;病變位于胸降主動脈51例,腹主動脈1例;假性動脈瘤直徑(45.1±33.8) mm。所有患者均經主動脈增強CT確診及隨訪。急診手術3例,手術采用全身麻醉,經股動脈植入胸主動脈覆膜支架。單純介入覆膜支架植入46例,頸部雜交介入覆膜支架植入5例,正中開胸常溫雜交覆膜支架植入全弓置換1例。覆膜支架選擇直徑(34.2±3.3) mm,平均長度 (157.7±20.3) mm。于出院前、術后3個月和術后1年隨訪主動脈增強CT。 結果 無手術死亡,手術成功率100%。52例患者均獲得隨訪,隨訪率100%;隨訪時間1~31 (12.6±7.9) 個月。所有患者術后疼痛癥狀改善明顯。術前有聲音嘶啞的患者在隨訪過程中均好轉,其中1例術后早期聲音嘶啞癥狀消失,但術后5個月時聲音嘶啞重新出現(xiàn),復查CT發(fā)現(xiàn)支架段主動脈較術前擴張,但無內漏。1例患者因突發(fā)大咯血來院急診手術,恢復良好出院,但術后5個月因咯血性膿臭痰,經抗感染治療后好轉,根據(jù)臨床癥狀診斷為白塞氏病,經抗感染及免疫抑制藥物治療后好轉。1例患者術前即有反復發(fā)熱史,術后6個月又出現(xiàn)反復發(fā)熱,經抗生素治療好轉。術后當時造影顯示少量Ⅰ型內漏4例,至術后3~6個月主動脈增強CT復查均消失。其余患者術中當時造影顯示無內漏,術后3個月及術后1年主動脈增強CT復查提示支架貼壁良好,無內漏,假性動脈瘤腔內均血栓形成,直徑較前縮小。2例分別在術后1 d和術后6 d出現(xiàn)偏癱癥狀,前者康復出院,后者生存但有偏癱后遺癥。1例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患者術后3個月在家突發(fā)腦梗塞死亡。 結論 降主動脈假性動脈瘤采用介入覆膜支架方法安全、有效,有良好的近、中期療效,遠期療效有待隨訪;應該根據(jù)假性動脈瘤的位置選擇不同的手術方案;術前應盡可能仔細詢問病史,仔細查體,鑒別病因;術后需根據(jù)病因治療并嚴密隨訪。

    發(fā)表時間:2016-08-30 05:47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從醫(yī)源性角度探討股骨鎖定鋼板斷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目的 探討股骨鎖定鋼板斷裂的醫(yī)源性因素及防治措施。 方法 回顧分析2007 年5 月- 2009 年8 月收治的11 例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后鎖定鋼板斷裂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7 例,女4 例;年齡22 ~ 65 歲,平均38 歲。原骨折位于股骨干5 例,股骨遠端6 例。切開復位鎖定鋼板內固定術后2 ~ 6 個月鋼板斷裂;斷裂原因:適應證選擇不當,違反鎖定鋼板操作原則,術后功能鍛煉及康復訓練不到位,醫(yī)患交流缺失。11 例均再次手術,其中股骨干骨折5 例、股骨遠端骨折1 例行髓內釘固定,余5 例股骨遠端骨折再次行鎖定鋼板固定。 結果 二次術后11 例均獲隨訪,隨訪時間8 ~ 20 個月,平均12 個月。術后4 ~ 8 個月,平均6 個月,所有患者骨折均達骨性愈合。無鋼板再斷裂及其他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術后8 個月根據(jù)美國特種外科醫(yī)院(HSS)評分系統(tǒng)對膝關節(jié)功能評定:優(yōu)7 例,良3 例,可1 例;優(yōu)良率90.9%。 結論 合理選擇適應證、規(guī)范手術操作、正規(guī)康復訓練、加強醫(yī)患交流是防治股骨骨折內固定術后鎖定鋼板斷裂的有效措施。

    發(fā)表時間:2016-08-31 05:4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合并糖尿病的脊柱結核外科治療

    目的 探討合并糖尿病的脊柱結核患者外科治療的圍手術期處理方法和手術療效。 方法 回顧分析2001 年7 月- 2009 年1 月行手術治療的42 例合并糖尿病的脊柱結核患者臨床資料。其中男22 例,女20 例;年齡41 ~ 78 歲,平均56.5 歲。病程4 ~ 18 個月,平均7.5 個月。發(fā)病部位:頸椎2 例,胸椎13 例,胸腰段17 例,腰椎10 例。42 例均合并2 型糖尿病。合并截癱18 例;25 例同時有1 種以上內科合并癥。16 例行經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內固定術;4 例行經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內固定術;8 例胸椎或胸腰段患者采用后外側經肋橫突入路病灶清除、椎間植骨、后路椎弓根系統(tǒng)內固定;7 例行經后路病灶清除、植骨內固定術;2 例行經前路病灶清除、竇道切除術;3 例行經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術;2 例行CT 引導下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術后抗結核藥物治療 12 ~ 24 個月。 結果 1 例術后1 周死于肺部感染,其余患者均安全度過圍手術期,并獲隨訪1.5 ~ 5.0 年,平均3.5 年。1 例術后2 年死于心肌梗死,余均存活,結核病灶治愈,未再復發(fā)。38 例行植骨患者中,除1 例術后死亡外,其余34 例X 線片示植骨融合,3 例植骨吸收,各部位基本達正常生理曲度。18 例術前合并截癱者均不同程度恢復。28 例次發(fā)生并發(fā)癥,其中全身并發(fā)癥包括:心功能不全5 例,心律失常3 例,肺部感染2 例,泌尿系感染2 例,應激潰瘍1 例,均經內科治療后好轉;局部并發(fā)癥包括:竇道形成5 例,胸膜撕裂2 例,神經受損2 例,下腔靜脈破裂2 例,椎弓根螺釘松動4 例,經術中、術后積極處理,未造成殘余損害。 結論 通過良好的血糖控制及合適的術式選擇,脊柱結核合并糖尿病行手術治療安全可靠;術中內固定的應用有助于病灶愈合,促進患者康復。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0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磷酸鈣骨水泥/丹參緩釋系統(tǒng)植入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摘 要】 目的 探討應用磷酸鈣骨水泥/ 丹參緩釋系統(tǒng)治療早、中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效果。 方 法 2000 年5 月- 2005 年6 月,對48 例(54 髖)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行病灶清除、磷酸鈣骨水泥/ 丹參緩釋系統(tǒng)植入治療。男32例(36 髖),女16 例(18 髖);年齡26 ~ 62 歲,平均38.7 歲。有煙酒史21 例,接受激素治療史15 例,髖關節(jié)輕微扭傷史2 例,余患者無明顯誘因。病程2 ~ 32 個月。按世界骨循環(huán)研究學會國際骨壞死分期標準,Ⅰ期9 髖,Ⅱ期31 髖,Ⅲ期14 髖。采用95 丹東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療效評價標準進行評分,Ⅰ期患者平均76.94 分,Ⅱ期平均62.38 分,Ⅲ期平均55.64分。均經X 線、CT 或MRI 檢查,證實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術后隨訪觀察療效。 結果 患者術后均未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異物排斥反應等并發(fā)癥,切口Ⅰ期愈合。48 例均獲隨訪22 ~ 73 個月,平均42.5 個月。采用上述療效評價標準進行評分,Ⅰ期患者平均96.89 分,Ⅱ期平均92.54 分,Ⅲ期平均78.46 分。優(yōu)33 髖,良17 髖,可3 髖,差1 髖,優(yōu)良率為92.6%。 結論 磷酸鈣骨水泥/ 丹參緩釋系統(tǒng)植入治療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髓芯減壓、死骨清除的基礎上,提供了骨修復的力學支撐,避免了股骨頭塌陷,同時通過中藥的局部釋放改善股骨頭微循環(huán),有利于股骨頭的修復重建,手術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便,適合于治療早、中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患者。

    發(fā)表時間:2016-09-01 09:1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