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醫(yī)學期刊出版社
作者
  • 標題
  • 作者
  • 關鍵詞
  • 摘要
高級搜索
高級搜索

搜索

找到 作者 包含"胡成平" 16條結果
  • 30 例真菌性敗血癥的臨床分析

    目的 探討真菌性敗血癥的病原體分布、基礎疾病、危險因素以及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病例對照研究的方法回顧性分析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2011 年4 月至2012 年11 月30 例住院患者真菌性敗血癥的臨床特點。結果 30 例患者中, 前3 位病原體依次為白色假絲酵母菌、熱帶假絲酵母菌和近光滑假絲酵母菌, 所占比例分別為43.3% 、23.3% 和10.0% 。30 例患者均為醫(yī)院內(nèi)感染, 主要基礎疾病為血液系統(tǒng)惡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糖尿病, 所占比例分別為33.3% 、23.3%和20.0% 。最常見的危險因素為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 86.7% ) 、深靜脈置管( 60.0%) 、腸外營養(yǎng)(53.3% ) 。30 例患者均接受抗真菌治療, 3 例( 43.3% ) 痊愈或者好轉, 17 例( 56.7% ) 死亡, 兩性霉素B 治療的有效率高于氟康唑( P=0.002) 、伏立康唑( P=0.006) 。結論 真菌性敗血癥病原菌以白色假絲酵母菌多見, 血液系統(tǒng)疾病、COPD 為主要基礎疾病, 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腸外營養(yǎng)是其獨立危險因素, 生存患者多為接受兩性霉素B 治療者。臨床上及時去除危險因素, 早期經(jīng)驗性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

    發(fā)表時間:2016-09-13 03:5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癥加強治療病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體的分布及藥敏差異

    目的 分析呼吸科普通病房和呼吸重癥加強治療病房( RICU) 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藥敏的差異。方法 對呼吸科普通病房和RICU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痰菌( 或纖支鏡吸取分泌物) 培養(yǎng)陽性結果進行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結果 共分離出菌株3202 株。其中普通病房1254 株, 革蘭陽性菌2. 63% , 革蘭陰性菌42. 42% , 真菌54. 95% 。革蘭陽性菌中, 以肺炎鏈球菌為主, 占51. 52% ; 革蘭陰性菌中, 以副流感嗜血桿菌居首位, 占21. 99% , 二者均對大多數(shù)常用抗菌藥物敏感。RICU分離的1948 株病原菌中, 革蘭陽性球菌4. 52% , 革蘭陰性桿菌37. 73% , 真菌57. 75% 。革蘭陽性菌中, 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居為主, 占52. 27% , 革蘭陰性菌中, 以鮑曼不動桿菌居首位, 占27. 35% , 二者均對大多數(shù)常用抗菌藥物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無論是在普通病房還是RICU均有較高感染率, 且對大多數(shù)常用抗菌藥物耐藥。結論 呼吸科普通病房革蘭陽性菌感染中以肺炎鏈球菌為主, 革蘭陰性菌感染以副流感嗜血桿菌為主, 二者均對大多數(shù)常用抗菌藥物敏感; RICU革蘭陽性菌感染中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革蘭陰性菌感染以鮑曼不動桿菌為主, 二者均對大多數(shù)常用抗菌藥物耐藥。

    發(fā)表時間:2016-09-13 03:5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非小細胞肺癌酪氨酸激酶抑制劑耐藥后處理策略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誤診為重癥哮喘的呼吸窘迫一例

    發(fā)表時間:2018-01-23 02:34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院內(nèi)下呼吸道非發(fā)酵菌感染的調(diào)查及多重耐藥非發(fā)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院內(nèi)下呼吸道非發(fā)酵菌感染的特點, 以及院內(nèi)多重耐藥非發(fā)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方法 對湘雅醫(yī)院2007 年1 月~12 月院內(nèi)下呼吸道非發(fā)酵菌感染病例229 例進行回顧性分析, 記錄致病菌分布和藥物敏感性。其中多重耐藥菌感染183 例, 進行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院內(nèi)多重耐藥非發(fā)酵菌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險因素。結果 菌株分離率排前四位的分別是銅綠假單胞菌( 47.6% ) 、鮑曼不動桿菌( 36. 3% ) 、不動桿菌屬某種( 8. 6% ) 及嗜麥芽窄食單胞菌( 5. 1%) ; 神經(jīng)外科( 25. 7% ) 和中心ICU( 22. 9% ) 分離率較高。非發(fā)酵菌( 嗜麥芽窄食單胞菌除外) 除對頭孢哌酮/ 舒巴坦、美洛培南保持較好敏感性外, 對其他抗生素均嚴重耐藥。入住ICU( OR =23. 77, P lt; 0. 001) 、氣管切開或插管( OR= 4. 16, P = 0. 001) 、前期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使用( OR= 2. 77, P = 0. 032) 是獨立的院內(nèi)多重耐藥非發(fā)酵菌下呼吸道感染危險因素。結論 非發(fā)酵菌為院內(nèi)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大部分耐藥嚴重。嚴格把握入住ICU、氣管切開及碳青霉烯類抗生素使用指征對防止多重耐藥非發(fā)酵菌感染極為重要。

    發(fā)表時間:2016-09-14 11:22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大鼠氣道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水平與氣道神經(jīng)可塑性研究

    目的 探討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感染SD 大鼠肺內(nèi)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水平的變化, 及其與氣道神經(jīng)可塑性改變和氣道高反應性間的關系。方法 1 ~2 周齡SD 幼鼠共20 只, 隨機分為正常對照組和RSV 感染組, 每組10 只。RSV 感染組采用每周1 次RSV 滴鼻法制作RSV 感染模型。第8周進行氣道阻力測定, 留取左肺行HE 染色觀察肺部病理學變化,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檢測氣道突觸囊泡素( SYN) 和神經(jīng)絲( NF) 的表達, 原位雜交法檢測肺組織RSV RNA。ELISA 法檢測肺組織中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 神經(jīng)生長因子( NGF) 、腦源性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 BDNF) 、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3( NT3) 及神經(jīng)營養(yǎng)因子4( NT4) ] 水平。結果 RSV 感染組大鼠肺組織內(nèi)可見大量炎癥細胞浸潤, 原位雜交顯示肺間質(zhì)細胞中有明顯的RSV RNA 陽性信號, 表明模型建立成功。RSV 感染組氣道反應性顯著增高, 氣道感覺神經(jīng)元SYN 及NF 的表達顯著增高, 肺部NGF 及BDNF 水平較對照組明顯增高( P lt;0. 05) , 而NT3 及NT4 水平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 P gt; 0. 05) 。NGF 及BDNF 濃度與氣道SYN 表達呈正相關( r1 =0. 892, r2 =0. 995, P lt;0. 05) , 與NF表達呈正相關( r1 =0. 949, r2 = 0. 936, P lt; 0. 05) , 與氣道反應性也呈正相關( r1 = 0. 929, r2 =0. 910, P lt;0. 05) 。結論 RSV 感染后肺部NGF、BDNF 水平增高, 并與氣道神經(jīng)可塑性變化和氣道高反應性密切相關

    發(fā)表時間:2016-09-14 11:23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肺氣腫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預后與Goddard評分的相關性分析

    目的探討Goddard評分對肺氣腫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患者綜合評估的臨床價值。 方法隨機選取肺氣腫型慢阻肺患者150例, 使用德國Siemens Difinition 64層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肺部掃描, 采用Goddard評分對患者的肺氣腫程度進行評分分級, 同時檢測患者的FEV1、FVC、FEV1/FVC、RV、TLC、RV/TLC、DLCO、FEV1% pred、FVC% pred及DLCO% pred, 對Goddard評分與肺功能各項參數(shù)進行相關性檢驗, 比較不同Goddard評分的肺氣腫患者在上一年的住院次數(shù)、住院時間、病情嚴重程度和合并癥。 結果對150例患者的Goddard評分結果顯示, 輕度肺氣腫型慢阻肺57例, 中度肺氣腫型慢阻肺53例, 重度肺氣腫型慢阻肺40例; CT肺氣腫Goddard評分與肺容積指標RV、TLC、RV/TLC呈顯著正相關(r值分別為0.385、0.349和0.455, P<0.05), 與彌散功能指標DLCO和DLCO% pred呈顯著負相關(r值分別為-0.771和-0.787, P<0.05);重度肺氣腫型慢阻肺患者上一年因急性加重住院1次及以上次數(shù)顯著多于輕度肺氣腫和中度肺氣腫患者(χ2值分別為44.69和25.66, P<0.05);重度肺氣腫型慢阻肺患者上一年因急性加重住院時間顯著長于輕度肺氣腫和中度肺氣腫型患者[(13.5±4.2) d比(6.4±3.1) d和(9.0±3.8) d, P<0.05];重度肺氣腫型慢阻肺患者上一年患重度慢阻肺急性加重的次數(shù)顯著高于輕度肺氣腫和中度肺氣腫患者(χ2值分別為15.38和7.89, P<0.05)。Goddard評分分級越高, 患者合并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臟病以及呼吸衰竭的風險越高,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Goddard評分作為一種肺氣腫的評估體系與肺功能評價指標相互補充, 可以更全面地用于肺氣腫型慢阻肺患者病情的綜合評估?;颊逩oddard評分等級越高, 慢阻肺急性加重發(fā)生的頻率和嚴重程度越高, 更易于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合并癥。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肺巨大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一例并文獻復習

    目的分析肺巨大炎性肌纖維母細胞瘤(IMT)的臨床癥狀、病理特征、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及預后,以提高該疾病的診治水平。方法回顧性分析中南大學湘雅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診治的 1 例肺巨大 IMT 患者的臨床資料,并通過知網(wǎng)、萬方醫(yī)學網(wǎng)和 PubMed 數(shù)據(jù)庫檢索文獻得到的病例報道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患者為中年男性,以咳嗽、呼吸困難、消瘦為主要臨床癥狀,影像學以一側胸腔巨大占位為特點。經(jīng)多次肺穿刺活檢證實為肺巨大 IMT。在數(shù)據(jù)庫中共檢索到 8 篇文獻,其中英文文獻 6 篇,中文文獻 2 篇,加上本例,共 9 例患者。9 例肺巨大 IMT 中,男 4 例,女 5 例,發(fā)病年齡 1.5~75 歲,平均年齡是 28 歲。臨床癥狀無特異性,影像學均以一側胸腔巨大占位為特點。1 例發(fā)生全身遠處轉移(骨、腎上腺、淋巴結),1 例發(fā)生術后遠處轉移(腦)。結論肺巨大 IMT 臨床及影像學無特征性表現(xiàn),明確診斷依賴于病理切片和免疫組織分析,臨床上要和其他胸腔巨大腫瘤相鑒別。目前治療方法首選手術切除。多數(shù)肺巨大 IMT 經(jīng)手術完整切除預后較好。肺 IMT 的大小可能影響疾病預后。

    發(fā)表時間:2019-05-23 04:40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抗神經(jīng)生長因子局部植入在哮喘發(fā)病中的作用

    目的 將神經(jīng)生長因子( NGF) 緩釋微球和抗NGF 緩釋微球局部植入哮喘大鼠腎上腺, 探討抗NGF 在哮喘發(fā)病中的可能作用機制。方法 雄性SD 大鼠32 只, 隨機分為對照組、哮喘組、NGF 干預組和抗NGF 干預組, 分別干預后予行為學、肺功能、肺組織切片HE 染色、腎上腺髓質(zhì)細胞超微結構( 電鏡) 、腎上腺組織中NGF和苯乙醇胺N-甲基轉移酶( PNMT) 表達( 免疫組織化學法) 、血清中NGF、皮質(zhì)醇、皮質(zhì)酮、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 ELISA 法) 檢測。結果 行為學示哮喘組大鼠均有不同程度喘鳴、搔抓、煩躁、大小便失禁、攻擊性增強等行為, 抗NGF 組癥狀相對較輕。肺功能檢測示哮喘組、抗NGF、NGF 組大鼠均存在氣道高反應, 抗NGF組較哮喘組氣道阻力降低, 動態(tài)肺順應性升高。肺組織HE 染色示哮喘組存在支氣管收縮、炎癥細胞浸潤、支氣管上皮細胞脫落, 抗NGF 組上述征象不明顯。電鏡觀察見哮喘組、NGF 組腎上腺髓質(zhì)細胞出現(xiàn)空泡樣變, 嗜鉻顆粒分布不均, 數(shù)量和濃度較對照組降低; NGF組腎上腺髓質(zhì)細胞膜可見突起; 抗NGF 組基本接近正常組。抗NGF 組PNMT和NGF 平均灰度值與哮喘組相比均有明顯差異。各組間不同指標濃度水平: ( 1) 腎上腺素: 對照組gt;抗NGF組gt; 哮喘組gt;NGF 組; ( 2) 去甲腎上腺素: NGF組gt; 哮喘組gt; 抗NGF 組gt;對照組; ( 3) 皮質(zhì)醇: 無顯著差異; ( 4) 皮質(zhì)酮: 對照組gt; 抗NGF組gt; 哮喘組gt; NGF 組。結論 局部植入抗NGF 微球能減輕哮喘大鼠肺組織炎性細胞浸潤、改善肺功能。其作用機制可能為抗NGF 逆轉了 NGF 啟動的腎上腺髓質(zhì)細胞轉分化過程。

    發(fā)表時間:2016-09-13 03:51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 3D打印技術引導氣道狹窄支架置入術一例

    發(fā)表時間: 導出 下載 收藏 掃碼
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Format

Content